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4期 ID: 151324

[ 赵秋宇 文选 ]   

语篇推理过程及阅读推理策略的培养

◇ 赵秋宇

   内容摘要:推理活动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推理是构建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语篇理解中的推理,可以看出在外语推理策略阅读教学中应深化语篇特征和语境因素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语篇推理能力,充分发挥推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推理 推理模型 认知过程 阅读教学
  
   语篇理解是一个语言和思维互动的过程,是构建语篇有效而连贯的心理表征的过程。语篇心理表征的建立来源于两类不同信息的交互作用:一类是语篇中明确阐述的信息,一类是读者的世界知识。
  
  一.语篇理解中的推理分析
  
   对于什么是推理,心理语言学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歧。Singer认为,没有包含在语篇中,而是通过语篇内在表征而同时被当前语境激活而提取的信息便是推理。Broek认为,推理指语篇中未明确提及,但被语篇理解者在理解过程中所激活的信息。不过,心理语言学家在哪些类型的激活可称得上推理这一问题上仍有不同意见。Broek提到了几点有关这一问题的分歧,其中包括:(1)被激活的信息在记忆中存留时间多长才能称得上推理;(2)基于个别词汇而非句子或短语的信息激活是否可称为推理;(3)信息激活应达到何种强度或确切程度才能被称为推理。
  
   二.对语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推理模型
  
   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和所用实验材料与方法不同,因此对语篇阅读推理过程的解释存在很大差异,进而产生了许多语篇阅读推理理论和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有Graesser等人(1994)的建构主义理论、McKoon与Ratcliff(1992) 的最小假设模式以及Fletcher和Bloom(1988)的现时状态选择模式。
   1.建构主义理论
   Graesser、Singer和Trabasso (1994)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在推理中的作用,认为当长时记忆的背景信息被激活、部分信息在语篇的意义表征中形成编码时,以知识为基础的推理得以建构。语篇的意义表征包括语篇基面(text base)和情境模式(situation model)。
   2.最小假设模式
   McKoon和Ratcliff(1992)提出的最小假设模式近年来引起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在没有特定目标策略机制时,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最低限度的自动推理,读者不会自动建构语篇所描述的整体情境的推理。
   3.现时状态选择模式
   现时状态选择模式是基于短时记忆加工资源有限的理论而提出的。其代表人物Fletcher和Bloom认为,现时状态是在阅读完一个句子时被确认的,最近加工过的命题,即最近未满足的因果前项,通常保留在短时记忆里,其他信息则储存在长时记忆里。只有当因果前项在现时状态下停留在短时记忆里,读者才会做实时因果推理,否则必须检索长时记忆找回失去的因果前项或后项。
   上述三种理论模式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出发点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却是一致的。这三个模式对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背景知识、因果推理与高级目标在推理中的作用等问题的看法上亦极为相似。这些共识是建构语篇阅读理解中推理综合模式的前提和条件,而建构语篇的综合推理模式无疑是今后进行阅读推理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语篇理解始终伴随外语学习,语篇推理能力影响语篇的完整理解。1.深化语篇特征分析,培养推理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要与把握语篇体裁、语篇结构和语篇内容的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由于篇章是以语言为信息载体的,它所述事理的结构通过语言安排的结构呈现出来,使事理逻辑和语言逻辑彼此协调契合为一,构成篇章的语义结构脉络。2.重视语境因素,推断篇章语用含义。阅读策略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技巧的主动运用,主要指语篇连贯能力。在阅读中要实施语篇连贯策略,理解并掌握对衔接的分类,认清语篇的情景特征与功能,关键要对文章中细节的排列方式,也即组织结构加以了解和把握。
   通过对阅读中推理过程的分析可知,推理加工在阅读理解中起重要作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习者掌握语境、篇章以及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语篇产生的实用性及合理性,达到对语篇功能的正确认知。
  
   赵秋宇,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8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
  
  

语篇推理过程及阅读推理策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