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4期 ID: 151312

  

朝鲜族汉语教材研究

◇ 王玥 黎颖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材改革的研究方向往往是汉语教学研究的容易忽略的。本文运用对比法和教材分析相关理论,对2008年在朝鲜族高中推行使用的汉语文教材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材的不足和建议,以求加快少数民族汉语文教材改革完善进程。
   关键词:朝鲜族 汉语文教材 课程改革 双语教学
  
   朝鲜族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成果显著的地区之一。2006年,在全国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朝鲜族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行)》(2002年版本)和《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汉语课程标准(暂名)》为依据编写了新教材,企图改变以往朝鲜语文教材“繁、难、偏、旧”以及朝、汉语文教材内容相互重复的现象。新教材是由延边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和东北朝鲜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2008年在朝鲜族高中广泛使用。全书分五册(其中第五册是三年级用书)每册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名著导读四个版块。下面笔者将对本套教科书从教材基本结构和教材内部结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在阅读这一版块中,大多数单元是按文体来分的,而又有少部分单元是按专题或是主题来分的。如第二册第四单元就是按“根”这个专题来分的,其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从苏教版(2004)必修(一)中“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摘录下来的。第四册第五单元则是围绕“个体生命成长的轨迹和意义”这个主题来分的。对于每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文言文,第一二四册中的文言文编写几乎没有规律可言,而第三册又是按“先秦名篇”这个时期来编排,三年级教材按“宋词”这种文体(也可以说是时期)来编排的。比较而言,人教版的文言文是严格地按时期和文体编成一个个单元的。具体表现为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曲、古代叙事散文、古代写景散文、古代议论散文都是自成一个单元的,且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如唐宋诗重在感受与共鸣,词曲重在情思与意境等。
   在口语交际这一版块中,教材的编排顺序是:演讲、辩论、讨论、朗诵、访谈,而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升华的排列应该依次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访谈。(人教版教材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就是如此编排的)
   在写作这一版块中,笔者将此教材对照人教版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发现教材中此版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参照教版,标题和内容几乎差不多,只是每个训练内容编排的单元顺序不一样了。如人教版中表达交流部分的四个训练要点分别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而本教材将前三个要点搜罗在第一册内,却将最后一个要点搜罗在第五册内。每套教材都是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这套朝鲜族教材选了人教版的内容,却丢了人教版知识结构,显然是很不明智的。
   在汉语知识这一版块中,教材从字、词、短语、句、修辞一层一层地向上,没有出现像上几个版块杂乱无章的现象。这与少数民族地区对汉语的基础知识异常重视的现象是分不开的。
  
   二.教材内部结构分析
  
   (一)范文分析
   面对新世纪的学生,现今“文选型”教材强调教材选文的时代性、典范性、文化性的统一。本套教材改变了旧教材“偏难繁旧”的局面。呈现了以下特点:
   (1)选文的适应性
   从教材的难度深度看,选文一定要难度适宜。本套教材共有132篇选文。这些文章选自6个版本的教材。其中初中文选54篇、高中选文76篇。
   从分布来看,把人教版初中选文(主要选取了戏剧和电影文学、诗歌单元和文言文单元)和苏教版初中选文,编排在第一、二、三册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粤教版教材都选自高中并且编排在第四册和三年级用书的两册中,且占了这两册书阅读部分的58.9﹪。这样的选文比例考虑到了朝鲜族少数民族语文水平差异性。
   (2)选文的时代性
   时代感强的文章才能贴近社会实际和读者的心理,所以选文要有时代性。朝鲜族汉语教材突出侧重了时代性,当代作家作品比重最多、世界视角的外国作品结构也发生变化。朝鲜族教材中选了外国作品有16篇,其中7篇美国作家作品,还有澳大利亚作家,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作品。
   (3)选文多样性
   从题材来看,从古代诗词到流行文化,从纪实文学到科普科幻文章,从历史追溯到国际热点等,都入选为选文范围。朝鲜族汉语教材有五册书共有33个单元,涉及到了人生、自然、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和话题。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走向独立思考,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阶段,这些话题的设置有利于多元方向塑造他们的美好品格和思辨能力。朝鲜族教材中选文共有文体角度看,本套教材文学类中散文单元有9个,可以看出教材对语文文学性的重视。并且实用类(新闻类,传记、演讲词),以及设置4个科普小品等说明文单元,在多样文体中增加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从作者来源看,也呈现多元化,“年轻化”。特别是收录同龄人文章更能激起他们的思想共鸣。朝族教材第四册中第五单元王海桐文章《北大是我羞涩的梦》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是广东教科书教改的佳话,在这套教材中也选了此篇文章。
   但是选文的多样性时代性必须以经典性与审美性为前提,教材在兼顾经典性与多元性这方面做得不够。朝鲜族教材,现代文选文中,经典体裁篇目数量减少。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拿来主义》都选入教材,可是如沈从文的《边城》、戏剧曹禺的《雷雨》均未能编入教材;古代文学,具有“时代文学”的沉淀,具有持久恒定的文学价值,承担着与文化之根对话的重任,文言文选文,共有20篇,其中17篇自人教版初中篇,在朝鲜族汉语教材中比例只有15.1﹪,并且每册书的古文单元都作为略读课文略讲。而且20篇文言文选文在题材上结构较单一。
   (二)助学系统
   本教材的助学系统主要包括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主要包括单元导读、注释。本教材的单元导读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引出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几篇课文,后半部分则是规定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目标,是老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关于注释,笔者发现了教材中的两个硬伤。第二册第16课季羡林先生写的《月是故乡明》一文,注释写的是“选自江苏省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而笔者调查了江苏省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教材,未找到此篇课文。也就是说教材对课文出处的注释完全是错误的。另外第二册第6课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一文,注释写的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但笔者调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教材,也未找到此篇课文。这严重违反了教材编写的基本准则,即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
   教材在图文并茂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有的课文印有作者照片,大多数说明文中都会附有图片对其说明对象进行补充,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作业系统
   语文能力提高与语文思维能力形成离不开语文知识系统的构建,这就需要练习题来进行思维和能力训练。朝鲜族教材课后练习题结构一般是一二题填空题,用文中所学的字词填空。三四题问答题,问答题可分为对重要段落的理解,修辞的作用,以及对主题的概括三类。总体看来,课后作业中更重视的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而缺少了语文思维的训练。作业训练停留在积累字词层面,缺乏与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的综合能力训练。探究性学习的练习就更加少了。
  
   三.总结与建议
  
   经过研究,笔者认为这部教材继承了新课标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精神,且与时代接轨,有很强的阅读性,但教材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对教材的科学性、准确性把握不够,以致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其次是原创性不够,其文章都是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摘录下来的,不符合本地教学实践。
   笔者根据朝鲜族学生的汉语学习环境和汉语教学的规律,并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议,对朝鲜族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进行选材时,注意各种文体的比例要适当,(如现行教材中现当代散文篇目所占比例太高,几乎占全教材的三分之一),教材所选文章很多是美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但容易是教学停留在感知层面,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更别提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材中应注意适当增加一些经典性篇目,本教材在选材方面注重“新”,所选篇目年轻化,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同时也削弱了文章的经典性,这又是值得注意的。正如人教版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所说的“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对文化的尊严感,有些当代文章好读,学生也会有兴趣,但经典性不够,或不太适合教学,就不一定选”。二是在编写教材时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模块规则由易到难进行编写,并明确每个模块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三是在统筹安排知识和能力系统的前提下,注重能力培养训练,使教材成为能力培养性教材,而不仅仅是把重点放在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要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明雄,今春根主编:《高中语文教科书(试用本)》,延边教育出版社,2006.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金恒星,姜永德主编:《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四十年经验论文集》,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
   [5]姜永德:《朝鲜族学校双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 1998.
   [6]李慧敏,《鲁人版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比较》,2007年4月.
   [7]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8]赵志伟.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J].中学语文参考,2006年.
  
  王玥,黎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08级学生。

朝鲜族汉语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