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7期 ID: 148567

[ 安国庆 文选 ]   

把握学情规律 指导写作训练

◇ 安国庆

  写作训练是语文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运用率、智能率和勤奋率三条学习心理规律。只有把握学生的学情规律,进行多方位的教改探索,以“读说听写”为教学主线,以“写作训练”为侧重点,抓紧课内,抓住课外,才能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出由鼓励、指导、激发、诱导、满足、提高六个环节组成的写作训练六步法。其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明确目标,鼓励学生练笔
  
  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学生往往对写作练习采取被动应付态度这一现状,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知晓写作的目的,澄清模糊的思想认识。
  在课内和课外与学生交谈时,笔者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讲述写作的重大作用。例如,作文在目前各类考试中都占据很大比例,若一文失误就可能导致名落孙山;文如其人,至关重要。在各种招工招干人才选拔中,一张表格,一份履历,一篇文稿材料,都可以让别人衡量出你的学识高低,甚至会关系到你人生的某次机遇能否降临。能写一手好文章,就能为自己的事业推波助澜,可使命运的轻舟乘风破浪直达理想的彼岸。教师通过横向联系,纵向深入地讲解,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充分认识到写作在学习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注重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取材
  
  写作的认识提高了,写作的热情上来了,学生疏于写作训练而造成的不知写什么的问题便显得十分突出了。
  笔者的解决方法是:倡导学生写日记写周记乃至写“放胆文”,在这些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活联系起来,疏通写作与生活的渠道。具体做法:一是指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全面分析事物,详尽剖析道理,要求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做到一事一记,一事一议。教说明文,便带学生去实地参观大桥、亭阁、影剧院或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对照实物进行写作;教记叙文,要求学生观察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把握具体的细节,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辨析人物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举止、不同的性格特征;教议论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就一人一事或一言一行进行剖析,弄清好在何处,不足在哪里。总之,训练选取题材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什么见到什么便写什么,要求学生的文章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二是提倡学生放胆练笔,使学生在题材、思想、形式等诸方面不受限制,不受思维定势和表达方式的局限,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教师命题一般采取多题选作或无题自拟的方式,只给范围,学生便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任意驰骋,自由发挥。
  
  三、“下水”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学习上有许多方面是凭借兴趣而定的。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着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此时,教师必须“下水”示范,做出表率,提出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具体做法有三:一是拿出自己平时写的日记或有关文章,让学生互相传阅,并有意识地要求他们在选取题材、点题互应、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借鉴;二是与学生同时“下水”,写他们自己的事或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人或事,然后读给学生听,使他们感觉到原本很平凡的事,一经生花妙笔,便会妙趣横生,让学生可以学习或模仿;三是与学生同题习作,师生间进行竞赛,写完后选几篇有代表性的学生文章与教师的习作一起来共同品评,既评价学生中的文章优劣处,又剖析自己练笔习作中的成功和不当之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参与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练笔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了。
  
  四、认真批注,诱导学生持之以恒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爱好兴趣的差异,写出的文章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开始应采取全批全改的方式,有选词炼句的修改,有语序结构的调整,有眉批中的中肯指正,有尾批的全面评价,有分数值量化评估。对于写得认真的学生在班上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于写得不太好的学生则教育他们不要灰心气馁。然后,对学生的习作可采取全批不全改的方式,有时也让学生互相批改,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批注可引用一些名人格言、警句谚语等,如引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既肯定学生作文写得好的方面,又启迪学生去多读多写,以期日后写得更有文采;引批“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教育学生懂得勤奋笔耕终有收获的道理。
  实践证明,教师在给学生习作写批注时,应注意情感的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使学生在作文中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同时还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五、提供阵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学生写作训练经历了较长一段实践后,教师应鞭策学生更上一层楼,去品味辛勤劳动的甘甜果实,去领略勤于练笔后出现的一片新景观。如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适时提供各种“阵地”,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具体做法是:1.把优秀的学生习作选为范文当众朗读;2.在班级专门开设一个“优秀习作栏”,把一些优秀习作誊写张贴上去,让更多的学生观摩;3.每月让学生自编小报展览,进行评比授奖;4.班上成立文学社,自办文学刊物,如《春风》、《小溪》等。每期刊物都打印分发给每个学生学习、保存;5.把学生中写得特别好的习作,经过教师指导修改后,推荐到有关刊物上发表。
  每当学生的习作被教师当作范文朗读,或在班、校文学刊物上登载发表时,他们就会兴奋不已,信心倍增,写作的欲望更加强烈。
  
  六、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要想写好习作,得到教师的批注鼓励,得到同学的传阅赞扬,平时就必须认真地听课,掌握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了解遣词、炼句、选题、剪材、谋篇、布局的技巧,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既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又相辅相成地促进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的写作训练,也带动了听、说、读等基本技能的增强。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相关技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收到了“一箭双雕”之功效,这也正是写作训练的最终目的。
  
  (安国庆 山东省宁阳县职业中专 271418)

把握学情规律 指导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