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7期 ID: 148520

[ 廖颖 文选 ]   

从《诗经》中的植物看西周春秋时期的生态状况

◇ 廖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1]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诗经》里面涉及到的“鸟兽草木”确实很多,植物多达一百多种,动物也近百种,足以达到增长读者知识的作用。除了识其名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诗经》中的植物一窥到西周、春秋时期的生态状况。
  透过《诗经》中的植物,我们能一窥到那个久远时代的未遭破坏的原始生态环境,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水中或近水处郁郁葱葱,山坡上、大路旁绿草茵茵、鲜花簇簇,山上高高低低的乔木、灌木林林总总,田地里瓜果飘香,原野上有三三两两采集野菜的妇女,田地里有忙碌耕种的农夫,桑林里有“爰求柔桑”的姑娘。一部《诗经》,可谓花繁草茂、树影婆娑,而上古人民与这美好的自然息息相关,亲密无隔,圆融合一。
  
  一、水生或近水生植物
  
  《大雅·召旻》写到“如彼栖苴”[3],“苴”指水中草。《诗经》里写到的水生或近水生长的植物有十几种之多:
  荇菜(《周南·关雎》)、蘋(《召南·采蘋》)、藻(《召南·采蘋》、《小雅·鱼藻》、《鲁颂·泮水》)、蒌(《周南·汉广》)、蘩(《召南·采蘩》、《豳风·七月》、《小雅·出车》)、芦苇(《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卫风·硕人》“葭菼揭揭”之“葭”,《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之“蒹葭”,《豳风·七月》“八月萑苇”之“萑苇”,《大雅·行苇》“敦彼行苇”之“苇”,《卫风·河广》、《小雅·小弁》之“苇”,均指芦苇;《王风·大车》“毳衣如菼”之“菼”,指芦之初生者也。)、菼(《卫风·硕人》)、蒲(《王风·扬之水》、《陈风·泽陂》、《小雅·鱼藻》、《大雅·韩奕》)、游龙(《郑风·山有扶苏》)、藚(《魏风·汾沮洳》)、莪(《小雅·菁菁者莪》、《小雅·蓼莪》)、茆(《鲁颂·泮水》)。
  从这些水生或近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且生长茂盛可一窥到:当时水资源丰富且未受污染。
  
  二、陆生草本植物
  
  《郑风·野有蔓草》云“野有蔓草”;《小雅·何草不黄》云“率彼幽草”;《小雅·小弁》云“鞫为茂草”,《诗经》里写到四十几种陆生草本植物。
  葛(《周南·葛覃》、《邶风·旄丘》、《王风·采葛》、《齐风·南山》、《魏风·葛屦》、《唐风·葛生》、《小雅·大东》、《大雅·旱麓》)、卷耳(《周南·卷耳》)、芣苢(《周南·芣苢》)、蕨(《召南·草虫》、《小雅·四月》)、薇(《召南·草虫》、《小雅·四月》、《小雅·采薇》)、白茅(《召南·野有死麕》、《小雅·白华》、《豳风·七月》、《郑风·出其东门》之“荼”,指白茅花;《豳风·鸱鸮》“予所捋荼”,荼,指茅草)、蓬(《召南·驺虞》)、苹(《小雅·鹿鸣》)、苦菜(《唐风·采苓》,另《邶风·谷风》、《豳风·七月》、《大雅·绵》之“荼”,《小雅·采芑》之“芑”亦指苦菜)、荠(《邶风·谷风》)、苓(《邶风·简兮》、《唐风·采苓》)、茨(《鄘风·墙有茨》、《小雅·楚茨》)、唐(《鄘风·桑中》)、女萝(《小雅·頍弁》)、葑(《鄘风·桑中》、《唐风·采苓》)、蝱(《鄘风·载驰》)、芄兰(《卫风·芄兰》)、谖草(《卫风·伯兮》)、蓷(《王风·中谷有蓷》)、蒿(《小雅·鹿鸣》、《小雅·蓼莪》,另《王风·采葛》、《小雅·蓼萧》、《小雅·小明》、《曹风·下泉》之“萧”指青蒿,有香气,《小雅·鹿鸣》“食野之芩”,芩,蒿草)、艾(《王风·采葛》)、茹藘(《郑风·东门之墠》)、蕳(《郑风·溱洧》、《陈风·泽陂》)、勺药(《郑风·溱洧》)、莠(《齐风·甫田》)、莫(《魏风·汾沮洳》)、蔹(《唐风·葛生》)、荍(《陈风·东门之枌》)、鹝(《陈风·防有鹊巢》)、稂、蓍(《曹风·下泉》)、秀葽(《豳风·七月》)、果臝(《豳风·东山》)、台、莱(《小雅·南山有台》)、蓫、葍(《小雅·我行其野》)、蔚(《小雅·蓼莪》)、绿、蓝(《小雅·采绿》)、蓼(《周颂·小毖》)、苕(《陈风·防有鹊巢》)、竹(《淇奥》、《小雅·斯干》)。
  
  三、灌木、乔木
  
  《召南·野有死麕》云“林有朴樕”;《大雅·生民》云“会伐平林”;《大雅·桑柔》写到“瞻彼中林”,有木才有林,《诗经》中写到大大小小的灌木、乔木有四十几种。
  楚(《周南·汉广》、《唐风·葛生》、《秦风·黄鸟》)、甘棠(《召南·甘棠》)、唐棣(《召南·何彼禯也》)、郁李(《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郁,郁李;《秦风·晨风》、《小雅·常棣》之“棣”亦指郁李。)、棘(《邶风·凯风》、《魏风·园有桃》、《唐风·鸨羽》、《唐风·葛生》、《秦风·黄鸟》、《陈风·墓门》、《曹风·鸤鸠》、《小雅·湛露》)、榛(《邶风·简兮》、《鄘风·定之方中》、《曹风·鸤鸠》、《小雅·青蝇》、《大雅·旱麓》)、栗(《鄘风·定之方中》、《郑风·东门之墠》、《唐风·山有枢》、《秦风·车邻》、《豳风·东山》、《小雅·四月》)、椅、桐(《鄘风·定之方中》、《小雅·湛露》)、梓(《鄘风·定之方中》、《小雅·小弁》)、漆(《鄘风·定之方中》、《唐风·山有枢》、《秦风·车邻》)、桑(《鄘风·定之方中》、《卫风·氓》、《郑风·将仲子》、《魏风·汾沮洳》、《唐风·鸨羽》、《秦风·车邻》、《秦风·黄鸟》、《曹风·鸤鸠》、《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小雅·南山有台》、《小雅·小弁》、《小雅·隰桑》、《小雅·白华》、《大雅·桑柔》)。
  木瓜、木桃、木李(《卫风·木瓜》)、杞(《郑风·将仲子》、《小雅·四牡》、《小雅·四月》、《秦风·终南》“有纪有堂”,纪通杞)、檀(《郑风·将仲子》、《魏风·伐檀》、《小雅·鹤鸣》)、扶苏(《郑风·山有扶苏》)、松(《郑风·山有扶苏》、《小雅·天保》、《小雅·斯干》、《小雅·頍弁》、《鲁颂·閟宫》、《大雅·皇矣》“松柏”、《商颂·殷武》“松柏”)、枢、榆、栲、杻、杜(《唐风·山有枢》)、栩(《唐风·鸨羽》、《陈风·东门之枌》、《小雅·黄鸟》)、条(《秦风·终南》)、栎、六駮(《秦风·晨风》)、枌(《陈风·东门之枌》)、樗(《豳风·七月》、《小雅·我行其野》)、栩(《小雅·四牡》)、榖(《小雅·鹤鸣》、《小雅·黄鸟》)、桋(《小雅·四月》)、楰(《小雅·南山有台》)、茑(《小雅·頍弁》)、柞、棫(《小雅·车舝》、《小雅·采菽》、《大雅·绵》、《大雅·绵》、《大雅·棫朴》、《大雅·旱麓》、《大雅·皇矣》)、楛(《大雅·旱麓》)、柽、椐、檿、柘(《大雅·皇矣》)、梧桐(《大雅·卷阿》)、枸(《小雅·南山有台》)、柳(《齐风·东方未明》、《小雅·采薇》、《小雅·小弁》、《小雅·菀柳》)、杨(《秦风·车邻》、《陈风·东门之杨》、《小雅·南山有台》)、柏(《鲁颂·閟宫》)。
  
  四、农作物类
  
  《大雅·生民》篇云“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诗经》里写了很多谷物、瓜果蔬菜。
  芹(《小雅·采菽》、《鲁颂·泮水》)、桃(《周南·桃夭》、《召南·何彼禯也》、《魏风·园有桃》、《大雅·抑》)、梅(《召南·摽有梅》、《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鸤鸠》、《小雅·四月》)、李(《召南·何彼禯也》、《王风·丘中有麻》、《小雅·南山有台》、《大雅·抑》)、葫芦(《邶风·匏有苦叶》“匏”,葫芦;《豳风·七月》“八月断壶”,壶通瓠,葫芦;《小雅·南有嘉鱼》“瓠”,葫芦;《小雅·瓠叶》“幡幡瓠叶”,瓠,葫芦;《大雅·公刘》“匏”,葫芦)、麦(《鄘风·桑中》、《鄘风·载驰》、《王风·丘中有麻》、《魏风·硕鼠》、《豳风·七月》、《鲁颂·閟宫》、《大雅·生民》“麻麦幪幪”、《大雅·生民》“秠”,麦子)、黍(《王风·黍离》、《魏风·硕鼠》、《唐风·鸨羽》、《曹风·下泉》、《豳风·七月》、《小雅·出车》、《小雅·黄鸟》、《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小雅·莆田》、《小雅·大田》、《小雅·黍苗》、《周颂·丰年》、《周颂·良耜》、《鲁颂·閟宫》)、稷(《王风·黍离》、《唐风·鸨羽》、《豳风·七月》、《小雅·出车》、《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小雅·莆田》、《小雅·大田》、《周颂·良耜》、《鲁颂·閟宫》)、麻(《王风·丘中有麻》、《齐风·南山》、《陈风·东门之枌》、《陈风·东门之池》、《豳风·七月》)、纻(《陈风·东门之池》)、苴(《豳风·七月》)、椒(《唐风·椒聊》、《陈风·东门之枌》)、稻(《唐风·鸨羽》、《豳风·七月》、《小雅·莆田》、《鲁颂·閟宫》、《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稌,稻。)、粱(《唐风·鸨羽》、《小雅·黄鸟》、《小雅·莆田》)、檖(《秦风·晨风》)、苌楚(《桧风·隰有苌楚》)、薁、葵、枣、韭(《豳风·七月》)、菽(《豳风·七月》、《小雅·小宛》、《小雅·小明》、《小雅·采菽》、《大雅·生民》、《鲁颂·閟宫》)、杞(《小雅·杕杜》、《小雅·南山有台》、《小雅·北山》、《小雅·湛露》)“言采其杞”,枸杞与杞树不同。)、粟(《小雅·黄鸟》、《小雅·小宛》)、萝卜(《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庐通芦,萝卜)、秬(《大雅·生民》、《鲁颂·閟宫》)、筍(《大雅·韩奕》)、桑黮(《鲁颂·泮水》)。
  
  五、花卉
  
  《小雅·裳裳者华》篇云“裳裳者华”,《诗经》里还写了不少花。如:
  苕(《小雅·苕之华》)、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荷花(《郑风·山有扶苏》、《陈风·泽陂》“菡萏”)。
  《诗经》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学宝典,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生态知识和生态状况的档案。《诗经》里涉及的植物有一百四十多种,从生长环境而言,有水生的、近水生的、沼生的、陆生的;从植物的生长型来看,有草本、木本,还有藤本,草本又有一年生和多年生,木本还有乔木、灌木;从人工栽培及欣赏的角度看,有谷物、瓜果蔬菜及花卉。我们从《诗经》中的植物可以一窥到:西周、春秋时期,中国的黄河中下游一带植物物种繁多,林木葱茏,水草丰美,资源富饶,自然生态良好。
  
  注释: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2]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6页。
  [3]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该文所引《诗经》原文均出自该书)
  
  (廖颖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563002)

从《诗经》中的植物看西周春秋时期的生态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