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7期 ID: 148566

[ 王金华 文选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王金华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唐诗盛大恢宏的气象,宋词精巧雅致的意境,以及其中渗透的文化精神,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具有很好的陶冶教育作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笔者觉得不应只讲授选修教材有限的几十首诗词,而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亲近诗歌、喜欢诗歌,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吟诵、感悟、赏析,让唐诗宋词走进他们的生活,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的精神伴侣。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兴趣导航,让学生爱上诗歌
  
  提到诗歌,似乎离不开读和背,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惧怕诗歌、讨厌诗歌,所以兴趣激发是关键。开设《唐诗宋词选读》之初,笔者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将歌词抄录下来,并写出一段赏析文章说说喜欢的理由。而后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交流讨论所选歌词,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歌词优美含蓄,是因为歌词里或多或少借鉴了古诗词名句,如《梦回唐朝》、《新鸳鸯蝴蝶梦》、《霸王别姬》、《中华民谣》等,经过悠悠的千年岁月,唐诗宋词的精华依然润泽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些传统精华丢弃。
  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教育电影《死亡诗社》中的片段,先品味影片中基丁老师的经典台词:“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在于唤醒人类内心的浪漫,我们应该诗意地生活在世界上,过一种高品质的生活。
  
  二、灵活教法,引领学生在诗林徜徉
  
  唐诗宋词选修学习如果遵循着传统的读讲背的模式,那么刚刚培养起来的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使会荡然无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选修的要求是: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所以选修唐诗宋词是在必修课程上的拓展与提高,应着眼于鉴赏陶冶,引导探索研究,而无需面面俱到的讲和背。所以唐诗宋词选修教学中应因文而异,教法灵活,带领学生到诗林徜徉。
  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诗句空灵美丽,意境朦胧清幽,不必过多解析,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所描绘的江边月夜美景,理解诗作所表达的人生短暂、宇宙无限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以配乐听和读为主,达到熟能成诵。而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由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比较突出,宜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如何写人抒情,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对于这篇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全篇,兴趣不大的同学背诵部分名句即可。对于写作手法比较经典的诗作,如柳永《雨霖铃》的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写法,杜甫《月夜》的对面着笔(或称反客为主)的写法,可以做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至于名气不大、艺术特色不突出的词作,如贺铸的《六州歌头》、王沂孙的《眉妩》可以略去不讲。
  
  三、尝鼎一脔,拓展诗词知识
  
  仅仅对选修课本的几十首诗词进行学习,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是不够的,所以授课中应在适当的时候拓展一些诗词知识。讲唐诗部分,简要介绍文学史上唐宋诗之争,以此明确唐宋诗的区别:唐诗的特点是主情,讲神韵,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的特点是主意,较深刻,以筋骨思理见胜。讲宋词部分,给学生介绍一点王国维的词作评价理论“意境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引导学生理解“境界”是评价词作优劣的重要标准。除此之外,给学生讲解一点叶嘉莹先生提倡的关于词作阅读的“兴发感动”,从而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最细致的美感的能力。
  
  四、课外探究,促其诗海漫游
  
  有了上述的基础后,教师可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研究,将所学诗歌知识深化。探究题不宜过大、空泛,应与学生爱好兴趣相吻合,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他们乐于探究,能够探究。为使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可设置“谈古诗中的情与景”,“论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为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可设置“唐宋边塞诗的异同”“古诗中的乡愁”;为使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可设置“古诗中梅花(月亮)意象的分析”等。
  另外《唐诗宋词选读》课本中收录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较多,讲读部分和自读部分都有,可以将其放在一起,构成作家专题重点讲解几篇,其它篇目读读背背,以求对重要作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完李清照的几首词后,可让学生课外再搜集几首李清照的词作来阅读,完成一篇探究小论文《李清照前后期创作比较谈》,经过探究以后,学生会对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领会得比较深入、全面。
  历史的风风雨雨荡涤了一切,“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在历史的星空中,唐诗宋词的清词丽句,依然在熠熠闪光,仰望苍穹,点数那灿烂星光,让我们满载一船星辉,引领学生在那星辉斑斓里放歌。
  (王金华 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 264319)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