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7期 ID: 148552

[ 莫衍 文选 ]   

新课标下黔南州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 莫衍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黔南州地区学校教育改革,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现代教育目标相差甚远。鉴此,有必要对新课标下黔南州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作一些思考,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一、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及目标定位
  
  1.中学语文教育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中学语文教育目标
  中学语文教育是介于小学语文教育和大学语文教育之间而又区别于二者的一个阶段性教育。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进一步巩固和充实语文基础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黔南州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全州辖12个市县(其中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幅员2.6万km2,总人口近400万,有汉、苗、布依、水、瑶等37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010年全州有完全中学25所,普通独立高中11所,普通初中164所,初中在校生208317人,高中在校生51578人。由于受历史积累、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黔南州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存在着教育经费紧张,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然而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群体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文化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欠缺,教学研究气氛不浓,教研条件较差,教研意识淡薄,教研成果不多。
  2.教学目标和方法单一
  中学语文讲授课文时,一般从字、词、句和语法修辞入手,介绍作者创作的背景,然后分析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再摹仿范文进行写作训练。同时,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会反复讲练考试大纲划定的知识点和考试内容。再如阅读理解段落、议论文训练,基本上是不断重复的内容,这种应试教育使语文的美感几乎丧失殆尽。
  3.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课堂仅仅是靠教师“教”和学生“学”,与现代教育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语文教师只重视课堂讲授,从而使教学脱节,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语文教学畸形发展。语文教学实质上成为了一种愚民教育,它培养出来的是不会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思维的祖国的未来。
  4.教材中幽默、快乐的缺失
  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不能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授课,由于教学生活的重复,他们的教学也变得单调乏味;由于教材的限制,他们的语言也只能冷静平淡甚至过于严肃沉重,偶尔的煽情又因带上了较多的表演而显得分外不真实,无法真正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难以对语文产生兴趣。
  
  三、黔南州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
  
  笔者对黔南州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与创新。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 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改变过去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彻底扭转那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2.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创新。语文教学要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必须从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如何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等几个方面着手,抛开教参,让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多读多写多说,既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又注重对中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教导。
  3.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将诸如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带入课堂,采用现代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形成融声音、色彩、形体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变以教师传播知识为主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乐创、爱创为主。
  4.努力提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潜力。语文教学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材的处理,教案的准备,计划的实施等三级创造过程。衡量一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就是看他能否正确地、熟练地驾驭教材;衡量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也必须看它是不是紧扣教材,充分发挥了课本的作用。教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决定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是说,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决定教学方法。
  5.课堂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品味语。教师不仅要教好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的实际中去,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把语文学活,这样语文学科才能有生命力。语文教学要少一份功利心,多一份“意境美”。
  
  参考文献:
  [1]王良英.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2-B):26.
  [2]夏文涛,刘艳平.关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学探索,2007,(4):70.
  
  (莫衍 贵州省罗甸县罗悃中学 550108)

新课标下黔南州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