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2期 ID: 139526

  

巧用双关趣话

◇ 刘 菲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明说一个意思,却暗含着另一个意思。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叫做双关。运用双关,可以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可以收到辛辣的讽刺效果,可以造成诙谐幽默的喜剧气氛。
   (一)借用双关,讽刺贪官。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一次微服私访,来到处州府,正好遇上一个好友请客,当地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是所请的贵客,苏轼也应邀为嘉宾。在酒席上,有人提议:“咱们即兴赋诗,谁写得好,就让谁做首席。”县令王笔抢先吟出:“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月下霜,不知哪月下雪。”知府杨贵听后,恭维一番,也献诗一首:“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口喝茶,不知哪口喝酒。”苏东坡早就听说杨贵和王笔都是贪官,便借题发挥,也赋诗一首:“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个是龟,不知哪个是鳖。”众人听罢,不禁齐声叫绝。这“龟”和“贵”是同音字,这“鳖”和“笔”是近音字,苏轼运用谐音双关,无情地嘲弄了这两个无耻的贪官。
   (二)借助双关,减轻处罚。
   明朝末年,江西武宁有位才女叫顾惠君,嫁了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一次,丈夫因赌钱输了,便去偷人家的耕牛,被人抓住,送到县衙。顾惠君听说,也跟到县衙。县太爷听说偷牛人的妻子会做诗,便叫她以池水为题做诗。如果能令他满意,其夫即可减轻处罚。女子当即按县太爷吩咐,吟诗一首:“一池清水绿柔柔,难洗今朝满面羞。自恨妾身非织女,我郎何必学牵牛? ”这首诗中的“牵牛”,言在此而意在彼,字面上指丈夫牵走人家的耕牛,亦即偷牛,暗指神话故事中的牵牛星。面对如此才思敏捷、聪慧过人的才女。县太爷也就不好对其丈夫施加太多处罚。
   (三)借助双关,成全好事。
   一个巧嘴媒婆给两家说亲,先到女方家里,向她介绍男方:“男方长得可帅了,五官端正,浓眉大眼,身体魁梧,手巧能干,看问题还能独具只眼。”女方懂得“独具只眼”是啥意思,说道:“‘独具只眼’好啊,这说明她做事有独特见解。”媒婆又到男方家里,向他介绍女方:“女方长得可俊了,身材柳树枝似的,眉毛柳树叶似的,两腮桃花瓣似的。不过也有个小缺点,那就是嘴不大好。”男方说:“‘嘴不大好’,不就是说话随便一点嘛,不算啥,等娶到俺家,俺对她加强思想教育不就成了?”等到完婚那一天,双方一见面,这才发现男方只有一只眼,是个独眼龙;女方残缺了嘴唇,是个兔子嘴。
   (四)借助双关,嘲笑腐儒。
   宋朝有个富家子弟,被人称作“酸秀才”,他不知天高地厚,外出欲寻欧阳修比试才学高低。走到河边,诗兴大发:“看见两只鹅,慢慢走下河。”再往下写,却想不上来了,恰好欧阳修经过这里,便接上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二人一起登上小船,在江上飘行。酸秀才又诗兴大发:“两人同一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尔,尔却不知修。”欧阳修利用谐音双关,第二个“修”字,表面上指欧阳修,暗里是指“羞”。真是恰到好处,讽刺了酸秀才的狂妄自大。
   (五)借助双关,制作诗谜。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谜语诗:“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这首诗运用谐音双关。著名学者郑子瑜先生是这样破解的: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衍义为“假倒”,再谐音作“贾岛”;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肤”,衍义为“肋白”,再谐音作“李白”;第三句“走入绣帏寻不见”,衍义为“罗隐”;末尾四句,“任他风雨满江湖”,衍义为“潘浪”,再作谐音“潘阆”。李白、贾岛、罗隐、潘阆,四人皆为著名诗人。
   (六)借助双关,表达幽默。
   一次,苏轼与佛印和尚在河中泛舟,佛印要和东坡对句。苏东坡往四周看了一下,即往左边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按照他指的方向看去,见一只黄狗正在河边啃一根骨头,心有所悟,于是泰然一笑,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丢到水里。此时二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人们可能一下子猜不出他们各自的用意,其实,这是一副精妙的谐音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河上”谐音“和尚”,“诗”谐音“尸”,即尸体。这一谐音双关的哑联,幽默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刘菲,教师,现居江苏铜山。

巧用双关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