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2期 ID: 139508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监控艺术

◇ 金玉红

   在长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向“全能型”教师转化,应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控艺术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核心要素。
   一、教师的自我监控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结构完美、布局合理、浓淡相宜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进而形成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
   1、言语艺术。言语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2、体态艺术。体态艺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表情、姿态、动作等地控制、调节和表现,来传达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内容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能力与技巧。它通常包括表情、姿态、动作等几个要素。
   3、赞美艺术。得当的赞美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鼓励行为,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感情投资。
   4、应变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包括:化被动为主动;顺水推舟;悬念化解;灵活转移等等。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心理进行灵活自如的调控,才能将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深化到艺术的境界。
   课堂教学监控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学生是监控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由“教”而达到“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而这种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表现为教学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自我监控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监控以培养其自我监控能力。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中的师生互控
   课堂互动最基本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控制教学的秩序,维护教师的权威,完成技能传递的任务。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艺术的分类有多种角度,从课堂控制的角度来分析,经常用到的师生互动艺术主要有:
   1、支配性的艺术。支配性的艺术是一种强调课堂控制的艺术,它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利方面的差别。支配的艺术被常常用来达到控制学生的目的。在课堂上,许多教师采用的是威胁和命令的手段,就属于支配性艺术,表面上看起来维护了课堂纪律,但实际上却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权益。
   2、协商性艺术。协商性艺术的基础是平等交流,课堂中出现协商的过程,被认为是制订课堂规则和教学协调一致的结果。在课堂中,教师的权力状况会威胁到学生的权益,学生的权利状况也会威胁到教师的权益。因此,要使得课堂互动能够展开,采用协商的艺术就成为保持师生互动关系的基础。这种艺术的运用,有可能使教师与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被很好的协调。
   3、操纵性艺术。教师运用操纵性艺术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达到可使教师满意的要求,在这种艺术情境中,教师侧重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成功地操纵权力,也可使学生产生受教育兴趣,并愿意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师教龄的增长,教学监控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实质在于培养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培养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培养教师对学生反应敏感性等等。
   教学过程中任何监控活动的发生都是建立在教师自愿和自主的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在教学中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那么他不会注意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当然也不会对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地计划、对教学活动进行监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径是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包括:学科知识水平、教育学知识水平、教育实践知识。
   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所做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金玉红,教师,现居江苏高邮。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监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