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把文学语言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根发芽,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现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和研究,就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蕴含着汉文字、汉文学的丰富的人文内涵。而语文阅读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灵境界的情智活动,灌注着鲜明的民族人文精神,它渗透着读者的价值取向、时空情绪、思维方式和民族情结,而这些隐藏的价值取向通过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让学生体会得到。因此,语文教育要尊重和发展阅读本体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加强诗文的阅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情志愉悦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价值取向以及能力得到提升,故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
如我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学生能够收集大量的资料,生动细致地分析老臣烛之武的形象。特别是当学生认识到郑国所处的危险处境时,老臣烛之武的形象越发鲜明,而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更留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了语言这门艺术,它的魅力是非下苦功夫去体会和感悟不可的。于是,同学们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语训练,组织演讲竞赛,举办故事会,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语言的热潮。正如明代的王守仁所说:“乐学的效果可以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这样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潜在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
二.探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层次
语文学习,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项学习,多少年来研究者成千上万,好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探究性学习就是其中一项,这种学习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学好语文,这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学习语文,而这种语言环境的创设,探究性学习就是最好的方式。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研究,在切磋琢磨中学习语文,学的积极,学的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了语文的丰富内容,纷纷地整理出自己的学习见解。例如有的同学从《这个世界的音乐》《极光一瞥》中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奥妙与神秘;有的同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明清小说中领悟到了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探究的氛围热烈,探究的内容深刻,这种学习方式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提升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层次。
三.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提高做事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而探究性学习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最好方式。学生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到不会办事,办事就要进行语言交际,所以学生感到开头难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语言表达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古文学习单元,我们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结合《烛之武退秦师》和《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探讨“说话的艺术”。通过探究讨论,大家知道: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没有非凡的口才,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如何可以成功?触龙如何劝说赵太后更要讲究艺术和策略,否则以赵太后对爱子的感情,如果不能巧妙的说话,赵太后是不会听从他的建议的,通过研讨,同学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办事情,语言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而语言的运用是必须要讲究艺术的。烛之武和邹忌的成功在于他们通过语言巧妙地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同学们懂得了在运用语言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要因人、因事、因境来采取不同的语言,懂得了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通过研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的问题,改正了学习中的缺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真心感受到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就一定能让语文教学如鱼得水,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运用的能力,学得为人处事的策略。
陈如天,教师,现居甘肃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