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2期 ID: 139480

[ 魏晓斌 文选 ]   

例谈教学思想的有效取舍

◇ 魏晓斌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旗帜与方向。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在教学时不可能把他们都融进一堂课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思想进行有效取舍。例如,同样是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在三次不同的教学中,应用了三种不同的思想。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
   一.目标教学思想的应用。目标教学思想强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即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探究句意 描绘情境
   1、吟读课文,感知韵律。
   2、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3、默读课文,探求句意。
   (1)学生试讲 (2)教师修正
   4、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1)教师导读得(2)学生赏读。
   5、背诵课文,描述情境。
   (1)背诵课文 (2)描述情境
   “探究句意,描绘情境”这个标题,既简明扼要地展示出两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又简明扼要地显示出了教学的整体立意: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融通整合,将简明的教学策略和简洁的教学流程融于标题之中,传达出了实现目标的行为方式及技巧。五个教学环节,对应着五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五个具体的目标,它不仅显示出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的系统性、方法的灵活性、目标的有效性。而且显示出文本处理的简约有度,因为一篇课文,可讲可学的东西相当多,我的设计寻找到了可为之处,舍弃了不为之处,聚焦、放大、凸现所“为”的地方,同时,显示出言语实践的简练有效——读、说、写是言语实践的有效方法,本设计让学生充分地读(试读、疏通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是“吸纳”的过程,黎锦熙先生说过:“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二.问题教学思想的应用。问题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一种思想。它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建构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新方法。为此,我这样设计教学方案——
   问题驱动 自主解决
   1、说说你和老师的朗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括号的词好还是原文里的词好?为什么?
   (1)日照香炉生(升)紫烟
   (2)遥看(望)瀑布挂前川
   3、你能根据插图把诗句的意思讲一讲吗?
   4、你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吗?试一试。
   标题的拟定,既要扬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做法,又要改变新课改中任凭学生自由无序地提问局面,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五个问题的提出,让问题教学走在语文的路上。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科学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每门学科的个性。受语文学科本质、师生认识限制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我们要解决真正的语文的问题。所谓真正的语文问题,是体现语文性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
   三.情境教学思想的应用。情境教学注重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方式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为此,我这样设计教学——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插图。2、朗读并背诵诗歌。3、根据课文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4、画一幅画,并把诗歌默写在画上。5、赏画(包括欣赏画面与诗歌书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题很有诗意地展示出了明确的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同时把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展示出来——“语言描述情境”“图画展示情境”。这种方法通过形象的图画感知与抽象的语言理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五个教学环节把诗与画粘合在一起,既符合诗歌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发展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取舍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072)子课题。
  
   魏晓斌,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例谈教学思想的有效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