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2期 ID: 139519

  

三板块四环节之预习板块反思

◇ 王爱明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我们语文组三个年级的老师在组长王旻老师的带领下,同时开展了这项“三板块四环节”新式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三板块四环节这一活动能够很好的推行下去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我觉得关键在于预习部分搞得很成功。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当今课时大大减少的情况下而要完成以前的教学任务达到甚至高于以前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分而有效的预习活动。我们语文组成员认识这一点,在预习这一块儿做了很大的努力。
   预习需要教师的引导。预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预习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拿过一篇课文大多是抱着猎奇的心理,简单的将文章看了看,获得的是肤浅的表面的东西,预习效果很差。我刚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组刘老师要讲《孔雀东南飞》的优质课,需要在我们班试一试效果。我特意让我们班学生在早自习预习《孔雀东南飞》。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预习,然而效果却很差。老师在上课时提到的一些知识点都是在课本上的,学生却找不到。当时我很生气,认为学生浪费了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班上狠狠地批评了学生一顿。后来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孔雀东南飞》这样的文章,篇幅长,知识零碎,人物生活年代离现在较远。学生的确是无从下手,除了看了一个悲惨的的故事,再无其它收获。所以学生预习,老师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设置出符合学情的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情,不能流于表面也不能过于拔高,问题的设置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从简单的字音字形开始慢慢地向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等内容渗透,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易于学生接受。像字音字形以及文学常识这样浅层次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查阅工具书和各种资料自主解决。对于文章的一些深层次的知识,则可以设置几个问题由简到难慢慢引领,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预习任务。根据这一点,我们高一年级组在讲授孙犁《荷花淀》的时候,尝试着以此种方式制定了预习学案,从学生预习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学案共设计六块。
   一、文学常识积累
   二、词语积累
   三、初读文本思考:1、全文以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四、再读文本思考:本单元的话题是“走进昨日的战争”。战争总脱不开血雨腥风,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本文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清新自然、荷香淡淡、诗一样的美,你觉得本文美在何处?请找出相关的语段,做具体分析。
   五、品味修辞:1、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2、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3、拴马桩也不顶事了。4、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六、品味句式:1、怎么了,你?2、出来吧,你们!
   反思这篇预习学案,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改进,首先《荷花淀》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故事是以她们的活动展开的,但许多同学不清楚如何找不到小说的主人公,就无法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这方面稍点拨一下。再者就这篇预习学案来说,容量稍显多了些,预习学案并不等于教案,预习学案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预习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预习内容要少而精,因而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个别问题,使之适合学生的需要。
   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在当今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预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接触一篇新课文,如果不事先预习,就不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就不会有意识地去听课,就不会有针对性地去记课堂笔记,因而课堂效率就不高,对老师而言,这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是我们现在以及将来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预习这条道路上还需各位同仁继续努力。
  
   王爱明,教师,现居山东荣成。

三板块四环节之预习板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