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2期 ID: 139541

  

岳飞印象

◇ 叶 烨

   父亲是中学教师,他崇敬民族英雄岳飞。在我小的时候,他常常拿出珍藏的连环画册《岳飞》给我阅读。那画册中描摹形象、英俊神武、凝望北方的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便进入了我的脑海。
   后来,我有了更多接触、了解岳飞故事的的机会。
   每次到杭州旅游,父母必带我到岳庙拜祭,每当阅读墙上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心中便不禁热潮澎湃;每次阅读历史演义小说《说岳全传》时,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古战场硝烟扑面而来;发源于我的家乡瑞安市,而荣膺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鼓词”中,《岳飞传》是其必演剧目;铿锵起伏的方言讲唱,伴随着牛皮鼓、牛筋琴弹奏声中,岳大将军走进了我和同龄人的心田中……
   我不禁去思考和琢磨:为什么古代的一位战将受到后人那样的景仰和尊崇?我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追问……慢慢地,心中逐渐感悟——
   这是位充满侠义风骨的将军。在当时众多将领消极抗战时,他挺身而出,积极抗战。《满江红》中也抒写出其抑郁不平的国仇家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母亲刺字刻脊背,枪剑握手保家国。他和官兵同甘共苦,情同手足;他对敌人英勇神武,身先士卒。任何一个时代有这样的将军,他都会赢得官兵的爱戴和人民的尊崇。他淡看功名利禄,一生追求为国收复失地,北伐成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他不断自我激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而奋发不已。从开始投身抗金洪流,一直到宏愿即将实现的“大战朱仙镇,直捣黄龙府”,“精忠报国”一直是他生命中的最强音,至今还在岳庙上空久久回荡。这是位力挽国家和民族于狂澜的一代名将,他的侠义风骨体现在对国家和百姓的情感上。
   这是位兼具智慧勇武的统帅。当满身铠甲的金兵铁骑“铁浮图和拐子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南宋其他军队纷纷败退时,岳飞却发明了新式战术“刀斧阵”和武器“钩镰枪”,率军把耀武扬威的金兵铁骑打得落花流水,一展“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气。几十年间斗智斗勇,令金兵统帅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他已经不是一位战将,而是一位“战神”。
   这是位充满忠勇和担当精神的英杰。投降派对北伐的阻扰,皇帝的十二道“召回”金牌密集传来,难道他不知道这其中的凶险吗?面对将士们的苦劝和挽留,他毅然返回临安。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担当精神光耀千秋。
  
   作者系浙江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导师:陈静

岳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