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没有微笑,彼此很少交流。
列车厢中,乘客心情压抑,没有微笑,彼此很少关照。
马路之上,路人行色匆匆,没有微笑,彼此不伸援手。
这种笑容缺失、援手不施的背后,实质是法制的不够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够完善,而非单纯的道德问题。
是谁偷走了微笑,是谁消散了温情?
是工作。工作太过繁忙,无暇顾及他人。中国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有如乘坐高铁,速度飞快。上班要打卡,下班查指纹。在遇到需要援手的情况时,如果伸手,则必将耽误工作;耽误了工作,则领导必然不许、老板必然不容——人们又能奈何,又怎能微笑?
是生活。生活压力太大,无力救助他人。当今社会,工作如此难找,待遇如此之低,人们早已不堪重负,早已心力交瘁。又怎能再给他人援手,再给他人微笑?
是安全。社会救助不力,不愿援手他人。这个社会,英雄总是少数,庸人总是居多。纵是英雄,在救助他人的时候,也难免不伤到自己,到那时,可有人肯对“我”施以援手?
是法制。法制不够健全,不敢帮助他人。人们就算想帮助他人,比如扶起倒在地上的老太太,但人们又怎知她不是故意倒地,正在等“我”上前去扶,以便借机敲诈于“我”?南京的彭宇被诬为肇事者,法院判他赔偿近五万;天津许云鹤被诬为肇事者,法院判他赔偿十万。助人者遭受助者诬蔑的事件屡屡出现,而我们的法律常常不是在主持公道,倒是在有意无意间偏袒着骗子。这法律已助长了多少邪气,伤害了多少善心,冷却了多少热情?
我们在谴责国人道德沦丧之时,可曾想到过这些?倘若究其根源,根源就在此吧——我这样认为。
但愿我们的社会,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这样的社会:人人面带微笑,处处充溢温情;在有人需要救助时,人人愿意伸手,人人敢于伸手,人人乐于伸手;被助者懂得感恩,助人者不再伤心!
这只是一个理想中的天堂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即使不能把学生个个教育成天使,也希望能让学生们团结起来,与那些有良知的国人携手一道,共同创造一个这样的天堂!
李成华,教师,现居河南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