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像建造摩天大厦一样,必须有个材料积累的原始阶段或准备过程。作为教师,能认识“积累”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激活学生“积累”的知识,发挥积累的功效,那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指导学生积累方面,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激发积累的兴趣
培养积累的兴趣,调动积累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年来,为了使得学生对积累产生兴趣,我采取了让学生每天制作课件的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课前检查。我提前制做了一个模板课件,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诗句和作文素材。这样通过声文并茂的图像文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积累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形成积累习惯
在最初的时候,教师要带一点强制手段,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
1、可以规定摘抄积累
每天至少摘抄20个词汇,或者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者摘抄精彩的语段,打造自己的语文语言库。
2、可以指导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包罗万象,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顾此失彼。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规律,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依水找源。归纳积累做题时得出的各种规律和技巧。只要我们能对遇到的知识加以归纳,并积累经验找出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3、引导学生作文积累
在这两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大胆采用批改新模式:小组批改法和找朋友批阅法。
小组批改法。把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两个组长,提出每次批改的要求,找出文章的普遍的优点和不足。如开头、事例、论证、过渡等精彩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要有实例展示;找出优秀作品,共同修改,写评语(组内),精彩之处用红颜色标出;修改的地方也用别的颜色标注;有佳作展示,如果没有就组里修改成范文一篇;有执笔者,专人负责电子稿,制作作文讲评课件;小组轮流担当发言人,下周讲评课小组上台展示,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批改,把批改的情况汇总,制作出非常精美的作文改评案,精美的电子课件,学生的思维拓宽了,知识水平加深了,积累的知识更多了。在课堂展示之后选出本次作文好的可以积累的语段篇章印发给每个同学,加强积累。
找朋友批阅法。作者本人需找至少五人批阅,批阅内容包括批语(作文优缺、建议或几句鼓励的话),赋分(客观公正,对己对人负责),批阅内容可以小纸条形式贴在卷前。收起后交给老师再审阅,发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批阅感受:批阅时,你最关注哪些方面?批阅几篇作文后,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共同的优点和不足,各一个)你觉得,如果高考中想写出一篇能得理想分数的作文,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语文积累的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而是要把积累的知识转化成能力。通过这样的批阅方式,使学生学会把积累的素材转化为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累的作用。长期坚持,就会形成积累习惯,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境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的目的,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随时积累,日积月累,从而水到渠成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发现,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逛街时,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回家路上,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与人聊天时,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通过以上的积累,学生的信心不断增强、兴趣也越来越高,能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兰娟,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