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的课堂大都是一种“时间+汗水”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尽管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却是以牺牲师生的健康为代价,这是不足取的。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我们现行教育者所思考的。现就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摸索的一些做法谈点浅见。
一、课前——预习目标任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目标并将任务明确化,使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而明确学习任务后也能促使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思考。必要时老师还可以将这些学习任务以试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其完成,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从而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为营造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课头——充分利用两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要忽视这课头两分钟,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铃声响后预示一节课的开始,这时有的学生还没有从上节课的内容中调整过来,有的学生还处于下课的兴奋之中,有的学生可能还处于无意识状态。针对这些状况,我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头这两分钟,例如:让学生齐诵或齐背已学或将学的课内(外)古诗词,这样既提醒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角色的转换,又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做准备工作,还营造了一个积极的课前学习氛围。
三、课中——讲、练结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新课标要求老师在一堂课中所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其它半个小时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呢?当然交给学生了,所以老师合理安排尤为重要。
老师提问,学生“练口”。设计适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当然,老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而问题的有效性则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为此,应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然而,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决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式”学习,学生的“合作探究”也决不能成为学生小组围坐在一起表面热闹的“市场式”学习。这时老师一定要监控到位,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关注学习差异,关注个性特质。给每个学生予发言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之目的。
当堂反馈,学生“练笔”。一提到反馈检测,大部分人认为是数学课堂中的一种常见模式,其实语文课堂也是适用的。我们不用太多的题目,就其一个知识点进行反馈从而评价这堂课的效果好坏。例如:在学习《故乡》这一课时,我讲授完小说的两个知识点:自然环境的作用及人物刻画的方法及作用,针对这两个知识点,我挑选了一个课外阅读段,让学生当堂进行反馈。学生现学现卖,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的兴趣非常浓,而这样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了拓展延伸,长期坚持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课尾——回顾总结,拓展留趣。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将知识回顾总结,让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有人说:“一个高明的作家,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将一部作品完成,给读者一个结尾,而更多的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的确,我们在一节课的结束时,不仅是要将本堂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内容,而更多的是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我们可以根据课文需要留下辩论的话题,也可以依据情节让他们续写结尾,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再次得到碰撞,尽管课已结束,课尾却留下了无穷的趣味和探知的欲望。
五、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弥补不足。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便是一堂优质课它也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平常的一堂课。所以课后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现不足,以便取长补短。在教学中我坚持写反思、写教后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使今后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以便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本位,不断探索,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得。
王静,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