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2期 ID: 139532

[ 孙学勇 文选 ]   

《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方案

◇ 孙学勇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主题,感受现代社会的人性美;学习主人公面对艰难毫不屈服的精神,乐观面对生活。
   2、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围绕线索叙述的结构美;学习激疑和蓄势的笔法,引人入胜地倾情叙事。
   3、品味人物语言和生活细节,欣赏人物的精神美;学习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目标1和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除夕之夜是万家团圆的欢乐时刻,吃年夜饭是一家人辞旧迎新、喜庆新年的重要活动。看春晚、放焰火、包饺子、穿新衣、逛夜市,我们有说不完的开心事。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过年有什么习俗呢?一般人家过年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日本家庭除夕吃阳春面过年的真实故事。请看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板书)。
   二.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阅读思考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从衣着看,人物生活境况怎样?
   2、小说共写了他们几次吃年面?详写的是哪一次?
   3、面馆老板夫妇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划出描写其动作细节的语句。
   4、二号桌被顾客们称作“幸福的桌子”,这是为什么?
   (多媒体显示表格,学生讨论填表)见附表:
   三.概括故事情节,了解母子三人逆境中坚韧奋争14年的人生历程
   1、分段讲述情节,概括每部分大意。(先指名讲述情节,再讨论段意,后列小标题)
   ⑴一碗阳春面
   ⑵还是一碗阳春面
   ⑶两碗阳春面
   ⑷幸福的桌子
   ⑸三碗阳春面
   师生分析,突出点评要讲得有感情,要讲得引人入胜。
   2、情节曲折,叙述质朴而感人;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分析其叙事特点。(讨论后归纳)
   ⑴围绕线索叙述:小说的线索是“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条线索将课文五个部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⑵激疑和蓄势,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母子三人为什么大年三十这么晚才进店?母子三人为什么只吃一碗清汤年面?三年后母子三人为什么没有来?读者异常关心主人公的命运。每次吃面都为下次吃面留下悬念,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⑶详略得当地讲述一个故事,并在质朴的语言中倾注真挚情感。一碗清汤面串起了“四次吃面”“三种穿着”“两次流泪”“一次对话”;一碗清汤面凝聚了对晚辈的慈爱、对长辈的孝敬、对他人的热情、对恩德的感激以及对美好人性的礼赞。尤其是“一次对话”,揭开了一碗年面母子三人吃的悬念,表现了一家人在艰难中互相体贴、互相扶持、团结奋争、决不屈服、坚韧顽强、勇敢乐观的品质。“一碗清汤面”洋溢着美好人性的温暖光辉。
   3、品读:“母子三人……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启发学生感悟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体会亲情美。
   四.品味人物语言和生活细节,学习人物真善美的品格
   1、朗读“母亲”的语言,体会“母亲”的慈爱。(投影4次对话)
   师生讨论、小结: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谦和善良、坚强勇敢的日本母亲形象。前三次买清汤面时,她的语言中都有省略号,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支支吾吾,这含蓄地表达了母亲的复杂心境——命运的不幸,生活的艰难,在母亲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痛。每当除夕来临,她都有一种不能言说的心情,既要与孩子过年又不愿在人前表现窘迫,以致伤害孩子的自尊,只得在顾客散尽的时候一家人单独吃年面过年。三人买一碗的尴尬,这么晚只吃一碗面而麻烦别人的歉疚,使得母亲每次都“怯生生”的,这谦卑的发问包含着母亲多大的勇气和多少慈爱啊!
   2、默读“淳儿”哥俩和母亲的对话,学习两个男孩子的坚强和孝敬。(投影)
   学生讨论所受到的启发,老师小结:
   母亲工作非常辛苦,大儿子帮忙卖报,小儿子帮忙买菜做饭。弟弟在作文中说长大后他要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给顾客以真诚的祝福。弟弟藏信,哥哥代母亲去开会。对话表现了两个少年团结、顽强、奋争的精神之美,也揭示了团结奋斗者必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哲理。
   3、分析老板煮面的动作,感受人性的光辉。(投影)
   启发思考:老板为何不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或不收面钱?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小结(投影):
   ⑴老板暗中多给半份面,这是高尚的同情;
   ⑵夫妇将已熄的炉火又点起来,这是高尚的温情;
   ⑶为了少收面钱而悄悄改了价格,这是高尚的尊重;
   ⑷而每次老板娘都以“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送出母子三人,这是一种高尚的祝福!这里人性的真、善、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母子三人在这里不仅吃到了最好的年面,更是获得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人世的温暖和鼓励。
   五.自由读文,理解小说的主题,感受现代社会的人性美
   1、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读一读,思考札幌世风人情的特点。(淳朴善良、互助友爱)
   2、思考北海亭面馆为什么生意越来越兴隆、成为商会的主要成员。(德有邻,必不孤;真、善、美)
   3、思考母子三人14年后为什么要有这“生平第一次奢侈的行动”——要麻烦煮三碗清汤面。根据你对课文和人物的理解,那个叫“淳儿”的弟弟会放弃银行的工作,将来去开一家面馆吗?(感恩之行,回报社会)
   4、学生质疑:
   ⑴人们为什么会从老远的地方特意赶来坐二号桌吃北海亭的面?
   ⑵“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北海亭面馆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着、飘着……”以这样的景物描写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这篇小说通过母子三人在艰难的生活处境中坚强奋斗、互相激励的故事,表现了团结、向上、不屈、奋争,进而获得美好生活的主题;同时赞颂了老板夫妇真善美的淳朴品格和助人为乐的人格魅力,又融进了对全社会美好人性及和谐大家庭的礼赞。
   六.布置作业:
   1、课文中,二号桌子被顾客称为“幸福的桌子”。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以面馆一慕名而来的食客的身份,为“二号桌”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2、围绕“你想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这个话题,写一篇心得笔记。(任选一题)
  
   孙学勇,江苏建湖高级技工学校教师。

《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