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2期 ID: 148913

[ 吴秋煊 文选 ]   

一首欲望的协奏曲——《麦克白》

◇ 吴秋煊

  摘 要:文艺复兴晚期,个性解放走向了极端——纵欲,而《麦克白》正是莎士比亚对泛滥的欲望的审美观照。在这部悲剧中,作者不仅写了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欲望的毁灭,还写了班柯、马尔康等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人欲望的挣扎和毁灭,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丰富性、生动性、个性化的特点。
  关键词:丰富性 协奏曲 欲望 毁灭 无意识 潜文本
  
  文艺复兴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人性高扬的时代,是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时的人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正像拉伯雷在《巨人传》中给“德廉美修道院”所创立的准则那样“为所欲为”,文艺复兴到了晚期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纵欲。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的规范后,产生了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走向了混乱,莎士比亚对此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所以他的悲剧主要是写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的破灭,其基调是现实的、悲愤的和沉郁的,悲剧中强烈的批判精神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个性解放带来的社会后果的深刻反思。《麦克白》正是他对欲望泛滥的审美观照。
  黑格尔说:“最擅长于描绘比较丰富的人物性格的是英国人,首屈一指的仍然是莎士比亚。纵使主体的全部情致集中在一种单纯的形式的(抽象的)情欲上,例如麦克白的政权欲,奥赛罗的妒忌,莎士比亚也不让这种抽象的情致淹没掉人物的丰富的个性,而在于突出某一种情欲,使人物还不失为一个完整的人。”“莎士比亚对悲剧人物的描写方式是:具有个性的,现实的,生动的高度多样化的。”[1]在黑格尔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吸收了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提出了文学创作特别是悲剧创作要“莎士比亚化”,也就是说丰富性、生动性、个性化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笔者之所以说《麦克白》是一曲欲望的协奏曲,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在这个剧本中采用主次分明、主次相互联系、相互映衬的描写方法,写出了不同人的不同欲望,写出了各色人等在欲望面前的心理挣扎以及毁灭的过程,写出了人物性格、心理的丰富性。
  作为这首欲望协奏曲的主奏曲当然是麦克白由于野心的驱使,听信女巫的预言和他妻子的怂恿,弑君篡位,成为“暴虐的君王”,终遭覆灭的过程。首先,莎士比亚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坚定性,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麦克白的性格就决定了他命运的两种可能性:要么成为英雄,要么成为枭雄。他之所以成为枭雄,与他内心恶欲的萌生、扎根、发芽、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巫的预言只不过点破了他的心思而已。黑格尔说:“例如麦克白的性格就决定了他的追求名位的野心。起初他还踌躇,但是接着就伸手去抓王冠,为着要抓到王冠,不惜采取一切残暴凶恶的手段。这种不顾一切的坚定性,这样一心一意的坚决实现自己选择的目的,就是麦克白的主要吸引力所在。什么东西都不能使他动摇,无论是对神圣王权的尊敬,他妻子的疯狂,部下的叛乱,还是迫在眉睫的毁灭,无论是天上的还是人间的法律,他都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决不后退。”[2]当然麦克白欲望的毁灭除了他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外在因素的促使。在剧本中他曾是一个拯救了国家、功勋卓著的英雄,被国王邓肯封为葛莱密斯爵士。在凯旋归来的路上,他遇见了三个女巫。这三个女巫预言他将被封为考特爵士,将成为未来的王。起初他也是半信半疑,但是后来他真地被封为考特爵士,也就是说女巫的两个预言中有一个在现实中已经应验了,这无疑助长了他的野心。国王邓肯一方面对麦克白大加赞美,称他为“英勇的表弟!尊贵的壮士!”对麦克白封官加爵;另一方面宣布立他的长子马尔康为王位继承人,册封其为肯勃兰亲王。这无疑是对麦克白野心的一个沉重打击,同时也起到了一个反向作用力,促使了麦克白野心的恶性膨胀。国王邓肯为了庆祝麦克白的胜利,到麦克白的领地隐佛纳斯去设宴,正好给了麦克白一个弑君篡位的机会,从而使他的欲望得以实现。篡位后的麦克白为了巩固他的胜利成果,大开杀戒,屠杀异己,从而走上加速自己毁灭的道路。
  这首欲望协奏曲的副主奏曲是麦克白夫人的毁灭。一开始麦克白夫人的出场是她在读麦克白给写的信,信的内容是谈他遇见女巫们和女巫们预言他的命运。麦克白夫人读完信后说:“你本是葛莱密斯爵士,现在又做了考特爵士,将来还会达到那预言所告诉你的那样高位。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干!’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赶快回来吧,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顶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黑格尔对麦克白夫人是这样评价的:“她没有丝毫恩爱的味道,对丈夫的幸运毫不感到欢喜,没有道德的情操,没有同情,没有高尚心灵的怜悯,她怕的只是她丈夫的性格成为她达到野心的障碍;她把她丈夫看作只是一个工具;在她身上找不到踌躇,找不到迟疑,找不到顾虑,找不到退缩和后悔,而她的丈夫麦克白起初还现出这些心情;她完全凭自己纯粹抽象(专一的)顽强的性格行事,只要对她有利,她马上就做下去,直到最后毁灭自己为止。这种毁灭对于麦克白本人来说,是在他谋杀了国王之后从外界冲击到他身上的,而对于她来说,却是女性内心世界的毁灭,她变得疯狂了。”麦克白夫人对权力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在追求过程中,她没有丝毫的犹豫。麦克白杀死国王邓肯登上王位,也就意味着麦克白夫人的权力欲望得到了满足。欲望满足了,也就意味着追求的动力消解了。没有了追求目标的麦克白夫人内心是空虚的、恐惧的,所以她反过头来回顾自己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意识到它的血腥、恐怖,意识到她的王后冠冕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她在梦游的时候,不断地洗自己的手,就像现在社会上的黑钱要通过洗钱把它变成白钱一样,她希望把她手上的血迹洗去,使自己的手变成纯净的手,使自己的王后地位变得名正言顺。虽然她在清醒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现,但通过她的无意识——梦游表现出来了。正如黑格尔所说,她的内心世界出现了分裂,最后她疯狂了。
  这首欲望协奏曲的合奏曲如下:
  第一,是班柯的欲望。班柯和麦克白一样,都是苏格兰国王邓肯手下的大将,战功赫赫。在三个女巫预言麦克白的前程之后,班柯也希望女巫能预言自己的前程。“你们向我的高贵的同伴致敬,并且预言他未来的尊荣和远大的希望,使他仿佛听得出了神;可是你们却没有对我说一句话。要是你们能够洞察时间所播的种子,知道哪一颗会长成,哪一颗不会长成,那么请对我说吧;我既不乞讨你们的恩惠,也不惧怕你们的憎恨。”虽然这段话说得冠冕堂皇,但也流露出了他对美好前景的渴求,流露出了他的欲望和野心。当然,他虽然有欲望和野心,但并没有像麦克白那样立即付诸行动。这一方面与女巫的预言有关,因为女巫并没有预言他能当国王;另一方面与他的理性有关,他没有让他的欲望和野心的洪流冲决理性的坝堤。如:“您要是果然完全相信了她们的话,也许做了考特爵士以后,还渴望想把王冠攫到手里。可是这种事情很奇怪;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我们便会堕入他的圈套。”“为了觊觎富贵而丧失荣誉的事,我是不干的;要是您有什么见教,只要不毁坏我的清白的忠诚,我都愿意接受。”但是他有欲望和野心是一定的,只不过没有把他心里的欲望和野心化为行动而已。如:“催人入睡的疲倦,像沉重的铅块一样压在我的身上,可是我却一点也不想睡。慈悲的神明!抑制那些罪恶的思想,不要让它们潜入我的睡梦之中。”“你现在已经如愿以偿了:国王、考特、葛莱密斯,一切符合女巫们的预言;你得到这种富贵的手段恐怕不大正当;可是据说你的王位不能传及子孙,我自己却要成为许多君王的始祖。要是她们的话里也有真理,就像对于你所显示的那样,那么,既然她们所说的话已经在你麦克白身上应验,难道不也会成为对我的启示,使我对未来发生希望吗?可是闭口!不要多说了。”
  第二,是马尔康的欲望。马尔康在麦克白杀死他的父王后逃到英格兰。麦克德夫去见他,他为了试探麦克德夫,说了下面一番话:“我的意思就是说我自己;我知道在我的天性之中,深植着各种的罪恶,要是有一天暴露出来,黑暗的麦克白在相形之下,将会变成白雪一样纯洁;我们的可怜的国家看见了我的无限的暴虐,将会把他当作一头羔羊。”“我承认他嗜杀、骄奢、贪婪、虚伪、欺诈、狂暴、凶恶,一切可以指名的罪恶他都有;可是我的淫佚是没有止境的:你们的妻子、女儿、妇人、处女,都不能填满我的欲壑;我的猖狂的欲念会冲决一切节制和约束;与其让这样一个人做国王,还是让麦克白统治的好。”“除了这一种弱点以外,在我的邪僻的心中还有一种不顾廉耻的贪婪,要是我做了国王,我一定要诛锄贵族,侵夺他们的土地;不是向这个人索取珠宝,就是向那个人索取房屋;我所有的越多,我的贪心越不知道餍足,我一定会为了图谋财富的缘故,向善良忠贞的人无端寻衅,把他们陷于死地。”“可是我一点没有君主之德, 什么公平、正直、节俭、镇定、慷慨、坚毅、仁慈、谦恭、诚敬、宽容、勇敢、刚强,我全没有;各种罪恶却应有尽有,在各方面表现出来。嘿,要是我掌握了大权,我一定要把和谐的甘乳倾入地狱,扰乱世界的和平,破坏地上的统一。”马尔康的这番话,从文本的浅层次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麦克德夫的试探;从文本的深层次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他内心无意识的流露。正如特里·伊格尔顿所说:“一切文学作品都包括一种或多种这样的潜文本,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可以被说成是作品本身的无意识。作品的洞察——一切写作无不如此——与他的盲目性有着深刻的联系。它没有说出的东西,以及它没有说出所用的方式,可以与它明确表达的东西同样重要;那些看上去不存在的、处于边缘的或者表现出与它矛盾的东西,可以提供一条了解它的意思的主要线索。我们并不是简单的否定或颠倒‘小说所说的东西’……实际上,我们注意的是这种叙述必然压制或隐匿的东西,考察小说与它本身不完全一致的情况。”[3]我们可以把马尔康的这番话与女巫对班柯的预言联系起来看,我们也可以与麦克白第二次去见女巫的问话“班柯的后裔会不会在这一个国土上称王?”及看见班柯的八个后代做了国王的幻像联系起来看,女巫曾预言班柯的后代将要做国王。班柯的子孙做了国王,也就意味着马尔康被推翻,那么马尔康为什么会被推翻呢?由马尔康的话可以看出文本中隐含的内容,也就是《麦克白》的潜文本:一切残暴、贪婪、恶欲膨胀的君王,不管是正统的,还是篡位的都没有好下场。
  第三,是“一大群不幸的人”的欲望。他们得了一种叫做“瘰疬”的病,“他们的疾病使最高明的医生束手无策”,“可是害着怪病的人,浑身肿烂,惨不忍睹,一切外科手术无法医治的,他只要嘴里念着祈祷,用一枚金章亲手挂在他们的颈上,他们便会霍然痊愈。”从文本的浅层次看,这个故事说明了英格兰王的医术高明、悬壶济世、心地善良、救苦救难;从文本的深层次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隐喻,隐喻了这“一大群不幸的人”对金钱、官位的强烈欲望。身体的肿烂,隐喻了他们心里贪婪的欲望的恶性膨胀和泛滥;“一枚金章”隐喻着官位、财富等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金章挂在他们的颈上,隐喻了他们欲望的实现与满足。
  第四,医生的欲望。当麦克白夫人得了梦游症,医生和侍女看到她梦游的情况,听到她梦游时所说的话时,医生有这样一番内心告白:“她扰乱了我的心,迷惑了我的眼睛。我心里所想到的,却不敢把它吐出嘴唇。”医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他的欲望和野心,只不过不敢说出来做出来而已。
  总之,《麦克白》这个剧本写出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人的种种欲望,写出了他们欲望的挣扎和欲望的毁灭。从这个层面来看,它的确是一首欲望的协奏曲。
  
  注释: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24页。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5页。
  [3][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逢振译:《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页。
  
   (吴秋煊 山东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71021)

一首欲望的协奏曲——《麦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