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2期 ID: 148940

[ 冯慧卉 文选 ]   

激活课堂,创新文言文教学

◇ 冯慧卉

  摘 要:如何提高职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并在职高文言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许多职高语文教师及语文研究者关心的论题。本文从职高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以及目前职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切入,分析了职高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注重职高文言文有效教学及策略的观点,并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论证职高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文言文 有效教学 策略
  
  职高文言文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职高文言文教学就成了职高语文教学研究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四册书中,文言文占了八个单元,可见其在整个职高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较大的,许多人认为对于对口单招来说,文言文在高考时所占的比分并不高,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文言文教学在对口单招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要呢?笔者认为并不是!文言文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职高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高中生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适当接触了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一些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素养,但无论是从学习量上还是在最佳学习期上看,高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期,因此对职高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目前职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作为职高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文言文教学如今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趋势:有些教师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一味串讲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从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角度来讲解文言文;有些教师已经开始把学生看成文言文学习的主人。但是,职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不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为了应付考试,大多数老师还是逐字逐句串讲,而学生则是不停地做笔记,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难以拓宽和提高。
  2.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对文言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职高文言文的机械学习,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学习文言文的效果;其次,职高课本上所选的文言文对思想性比较重视,但课文的内容远不如现代文生动、有趣,文言文中记叙的事情离现在比较久远,很难与现代生活切合;最后,职高生对现代文的学习在课堂、课外都可以进行,学生随时随地都处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但文言文却不一样,学生缺乏这种在生活中学习的语境。
  三、职高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
  陈雪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文言文教学创新》一文中指出:“结合新课程理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结合陈老师的观点,笔者认为在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职高文言文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本着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1.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弹性的教学目标
  叶圣陶认为:“杂乱地把文章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一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就不如定了目标来读。”[1]制定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重要的一环,让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职高文言文有效教学目标的准确体现在不仅重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及创新思想的能力。
  职高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目标的要求不能过于宽泛,针对某一篇具体的文言文,要求一般了解或者需要掌握并会灵活应用等目标都应尽量明确。同样,设计教学目标时也应作出明确规定如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的目标。
  职高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又须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依据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诵读某一篇文言文时,对诵读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教学目标设计。
  2.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才能
  文言是中华民族历史语言的沉淀,它不是今天人们广泛使用的交际语言,文言文的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普遍反映文言文难读懂,学习文言文很枯燥,很难学好。因此,笔者认为在职高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去学,主动去学。
  (1)指导诵读,奠定基础
  在职高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更是一种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诵读也要讲究方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有兴趣读,使诵读也能成为学生的“最好刺激”。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读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范读尤为重要,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要读出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范读课文之后应指出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引导学生重点诵读。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自读,读出语气语势,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揣摩文意,理解中心内容。在此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圈点,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只读不想,读后什么印象都没有,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读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迅速地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这种方法可让学生从读中有所收获,体会到读书之乐。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赏读和评读。赏读和评读必须在初读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它是有意识地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句子反复地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评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疏通字、词、句上而忽略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手法,这就难免把学生导向只关注文言字词的理解和对文言句式的把握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就是这些,而不重视文章中思想内容方面的精华部分以及写作上的技巧,导致不少学生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对于这种现状,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和学习到多种写作手法,在学有所用中产生乐趣。
  因此,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古人的丰富知识,使职高文言文教学成为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对话。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81页。
  [2]薛贵亮:《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浅说》,教学大参考,2005年,第10期。
  
  
  
  (冯慧卉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电信系 226100)

激活课堂,创新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