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最令人纠结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和高效的师生课堂互动一直是一种奢望,仍然停留在各种新课程理论书籍中,许多同学持“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令人哭笑不得。正所谓“骓不逝兮奈若何”,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只能是孤独求败,将独角戏进行到底,这是巨大的遗憾。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这是笔者苦苦思索的问题。让学生在充满民主的教学过程中,完美实现三维目标就那么难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具有醍醐灌顶的作用。语文课堂要高效、要实现互动,语文老师的教学必须充满激情,也就是要实现激情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燃烧激情、全员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应当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
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语文教师的角色诗意呼唤其在高中语文课堂践行激情教学
看看《百家讲坛》,就知道语文学科包罗万象。语文教学就是教学语文,应当洋溢着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能给同学们带来生命的的亮色,正如《红灯记》李玉和高唱的那样,“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都能对付”。这碗酒召唤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酿造高中语文激情教学。
然而,滑天下之大稽的是,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课外书,却不喜欢语文课本。如果没有教师的激情教学,语文课将何去何从?有些县城中学的领导甚至认为语文课可以不上。新课程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形态依旧没有变化。可想而知,在这样没有触动学生灵魂的课堂,教师自身萎靡不振、表情麻木,要调动学生的性灵岂不是难于上青天?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却唏嘘不已,仍然我志岿然不动。说到底,是因为老师没有用激情点燃同学心中的求知火把。
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想改变学生学语文的态度,要先从改变自我开始。一个语文老师不热爱语文教师这个职业,毫无疑问那是人生错位,是悲剧,当然,更是遗憾。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无法体会语言的美妙,那将是多么惊天动地的悲哀。职业倦怠已经让有的教师疲惫不堪了,他们已经丧失了对语文课堂的热爱。有些老师甚至带着不良的情绪和态度进入教室,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如果语文老师的态度是针对学生,冷漠粗暴地对待甚至歧视学生,将对课堂教学产生更加明显的消极影响。激情教学也很忌讳另外一种伤害多数学生的态度,那就是对优秀学生的偏爱。把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向优秀学生倾斜,后果会很严重,长此以往高效互动的激情课堂必然杳无踪迹。不当的语言特别是暴力语言,也会让激情教学雪上加霜。教学中我们自身不当的教学行为会压垮激情教学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要去挑战学生尊严的底线。上述种种影响激情教学的做法,都和语文学科赋予我们的角色以及学生的期望格格不入。语文课堂呼吁教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洞悉激情是教学智慧,是完成课程目标的催化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在别出心裁的情境中的有效互动,是生命和生命的共振,它召唤语文教师直冲碧霄的激情。语文教学只有在充满激情的教学环节中传递、碰撞、交融、升华,才能实现课堂如凤凰涅槃般的璀璨夺目,才能彰显语文课堂的灵动和鲜活。语文教师必须用激情对文本、社会和自然做出独到的诠释,让学生成为快乐的读书人。在语文老师激情教学的感召下,高效互动的课堂才可以发轫,学生就能够展现自己的文本认知水平,就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就可以展露自己的才华。教师和学生才能实现思维、智慧、情感的共鸣。语文课堂从此绽放满园的春色,师生就有了一种神往、一种奇丽、一种彼岸的关怀、一种精神砥柱。激情教学让语文教师借助语文课堂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了心理上的胆怯,善莫大焉。
二、壮怀激烈,凤翔九天——怎样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
营造情境进行激情教学。学生的可塑性极强,这点许多老师无法深刻体会,也就导致老师会觉得学生不可理喻,教学要求的落实非常困难。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践精神。而激情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的实现师生高效和谐互动,大力改善师生关系。激情教学提醒每一个语文教师要调整情绪,恰当应用激情手段,适当使用现代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作为一名壮怀激烈、凤翔九天、大气磅礴的语文教师,要能厘清教材、教学过程、教学互动中的能够激发审美体验的元素,精心设计、精心打造激情教学所需要的情境。现代多媒体为营造情境提供了激情教学的技术支持,学生的感情兴奋点也较容易激发。毫无疑问,不落窠臼的激情教学情境的成功营造,会促使学生带着崭新的心境踏上求知的理想境界。笔者通过播放一曲杨培安的《我相信》拉开了陆游 《书愤》的激情教学序幕。“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彩万分”,给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带来了斗志昂扬的旋律,引起学生对青春奋斗的思考。《我相信》的精神内核恰好诠释了陆游永不妥协的抗金精神,并激励学子挺立潮头,奔向时代的洪流。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扣住焦点问题,用思辨素养点燃学生激情互动的火焰。学生精神觉醒了,就不再谈无聊的班花校花等问题,而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转变为激情教学做了铺垫,下面笔者以设计的几道作文讨论题为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文。
小摩擦,拳打脚踢;大麻烦,动刀动枪;更有带有政府色彩的城管暴力执法、征地强拆。在这样的日常印象叠加、刺激之下,中青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报告,不过是再一次佐证了公众的感受而已。那么,人们为什么习惯于暴力解决问题?(节选《中国青年报》2011.1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文。
给你足够的钱,却不给你人生目标,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了。
——英国17岁少年唐纳利买彩票中了200万英镑,买豪宅靓车后,他患上了抑郁症,29岁时死在豪宅中,并留下这句话。(节选《读者》言论栏目)
由于这些题目具有思辨性,又具有挑战性,语文课堂因此也就成为激情绽放、唇枪舌剑、口吐莲花的语文实践活动,激情教学的火焰在师生绘声绘色的高效互动中变成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把。它让教师自信了,学生开朗了,课堂阳光了,教学灵动了,激情教学着陆了。
三、大爱无痕,风发胸臆——高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必须具备的前提和条件
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的前提。实现激情教学,语文老师第一要著是反思自己有没有把热爱语文教学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做一名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说的完美教师,对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不看专业期刊,不看报纸,天天忙“种菜”、“收菜”,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激情教学吗?语文教师天生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发自肺腑地爱学生。当我们的视线在课堂上移动时,要学会把热切的眼神送到每个学生身上,不要总是把时间给那些学业较好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者要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语文教师必须反思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真心真意让学生在“春风十里扬州路”感受和风细雨,才能做一个《国王的演讲》罗格先生式的爱心智慧型教师,用永恒的爱心创造奇迹。
书在我胸、艺在我身,是高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根本。激情高效互动的语文课堂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必然是思如泉涌,才华横溢,文章倚马可待。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厚重,有品位,才使学生如沐春风。这样才能唤起同学们沉睡的灵魂,课堂教学才能永葆激情。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高超,解剖教材要得心应手,教师的各项基本技能要牢固掌握,惟有如此,才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
立志做名师是高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的保障。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几个关键时段的调查研究表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平均年限为19.85年。也许我们不能那么功利,但立志做名师或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方能让我们永葆激情,方可持续发展,战胜职业倦怠。释迦牟尼告诉我们,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不干涸。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师的“共生圈”中,才能见贤思齐,产生战略绩效。否则,一人在荒原里奔驰,会是多么寂寞和无助。
激情燃烧的高效互动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多元智力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启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深化自身的专业成长。没有激情高效互动的语文课堂是海市蜃楼,是雾里看花,是一潭死水。老师们,让我们用操守、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创造充满激情、骏马奔腾的高中语文课堂吧!
参考文献:
[1]戴琴.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8.
[2]李源.浅谈教师不规范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3]王月凤,崔宏志.顺化式教育失误对受教育者的消极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9,(6).
[4]文喆.改进教师工作方式,促成学生有效学习[J].人民教育,2006,(5).
[5]郭韶明.三大盾牌抵御低龄暴力[N].中国青年报,2004年11月30日.
[6][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94.
[7]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3-9.
(邓明洋 福建省三明一中 36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