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推动力,也是所有积极学习情感中最为直接的因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发挥这一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成功和满足,提高学习的欲望和自觉性,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将针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阐述。
一、营造“和谐、民主、关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3-17岁之间,这一阶段正是学生躁动、多变和叛逆的青春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语文教师在潜心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对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研究,尤其要研究青春期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让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分析学生各方面的特点,针对初中生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心理特点,着力营造“和谐、民主、关爱”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第一,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大力宣传人人平等的理念,从不歧视后进生,努力使语文教学课堂成为最和谐的学习环境,各种能力和类型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第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反馈意见,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学生学习实际与教学目标的完美统一;第三,将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学习语文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模式推广运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学好语文,以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运用“形象、生动、海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在促进教学成效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教材中有限的信息量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此时,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迫在眉睫。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海量”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中,部分教材的讲述比较简单,以致叙述内容和学生的理解感悟脱节,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高科技内容的文章,因为学生对这些教材内容并不熟悉,所以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例如在《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天体知识不够了解,所以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穿插介绍一些天文知识,能拉近学生认知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前置、自主、合作”的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深有感触,过去单向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不够明显,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陈旧的教学模式之间产生了冲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的方式,才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活动,将教学环节前置,通过拟定预习提纲和指导预习技巧等手段,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并在课前预习活动中收集学习活动中的难点问题,便于在课堂学习中重点解决,为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将教学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指引的方向进行深入的自主思维活动,并和其他成员开展合作研究以及分析探讨,让学生的深入思维与集体智慧实现有机结合。教师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和总结,拾遗补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走出了以往被动学习的境地,积极融入到教学的双向活动之中,变成学习活动的主角,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水平。
四、构建“联动、立体、整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走出单纯课堂45分钟的局限,要着力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服务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和巩固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笔者将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兴趣小组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如组织写作兴趣小组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组织朗读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等,实现课内外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另一方面,笔者还经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为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有效激发了出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只要教师能够紧扣住教学关键环节,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钱愉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学 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