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为教学成效的提升积蓄了强劲的动力。但是,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准确把握教学改革要求,抓住精髓与实质,不能陷于形式主义或者只作表面文章的困境。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做到“四要四不要”,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不要满堂灌输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坚持的一点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热情完全激发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味地采取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的,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直接给予的教学模式中也会变得僵化,无法全面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前,都要求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开展预习活动,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善于提炼出预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此来提高学习活动的目标性。其次,将学习的主要环节设置为学生的思维探究。将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要点设计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开展思维,并和其他学生一起研究分析,将自己的思维活动与集体的学习成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探究成效。另外,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效当堂检测,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设计安排。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手段优化,不要墨守陈规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现代化的步伐是一致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提升,尤其是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深有体会,传统的投影、挂图等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新颖性、形象性和容量方面无法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优化,为教学活动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教学手段的优化成效:首先,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成品课件的基础上,笔者进行充分的改良和优化,增加适合本地区条件以及学生认知实际的图片、影音资料,让教学课件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成效。其次,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环节上科学安排。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主要涉及到教学信息的补充、教学情感的营造以及教学兴趣的激发等方面,只有在最为合适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演示,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另外,在多媒体手段运用频率上进行科学调节。既要发挥多媒体手段在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避免本末倒置的现象。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不要统一标准
新课程理念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为每一位学生创设良好的发展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成效。对于这样的要求,以往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做得并不完全到位,突出的方面就是对于班级语文学习中的优等生、后进生兼顾不到位。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与教学对象之间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实施分层教学,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兼顾到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面,分别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语文教学目标性和适应性更强。其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区别对待,具体为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教学提问的分层安排、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以及考试内容的分层设置四个方面,为学生创设适合自己能力与基础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基本上或者大部分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分层模式体系的管理上进行动态控制,为学生创设“进步者上、后退者下”的良好竞争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语文学习动力。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营造积极情感,不要枯燥淡漠
积极的学习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保持动力的有效因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差异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积极学习情感的作用,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和谐,致力于营造“成绩不代表一切,努力才是表现”这样的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放下思想负担。其次,对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成功与进步都是笔者注重发掘并加以表扬的重要方面,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情感的愉悦,以此提高学习兴趣。另外,笔者还注重为同一层面的学生开设竞赛活动,创设竞争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全面深刻地领悟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曹照中 江苏省邳州市岱山中学 22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