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规,每学期初中语文复习总要留下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语文教师制定计划,备课、上课、测试、评讲、辅导,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忙得不亦乐乎,可结果却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尤其是有些不做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因没能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而留下了遗憾、和烦恼。
今年上半年初二语文期末考试,笔者作为一个非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却交上好运: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由上学期的年级第四跃居年级第一!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指导语文课程复习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一、语文复习是古文、现代文阅读与作文的系统结合,而不是只有古文、现代文阅读的片面复习
语文试卷的结构一般由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组成,而内容只涉及三方面:古文、现代文阅读和与当前社会生活有关的作文。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复习阶段只重视古文、现代文阅读(有的分基础知识、现代文、古文阅读),而忽视了作文复习,认为作文无从复习,无东西复习;也有的学生认为对学过的作文没有必要复习,因而在作文上失分较多,影响了整体的语文考试成绩。这显然是由于孤立、静止地看问题,造成了观点的片面性。其实,从分值上看,作文占总分数的40%;从内容上看,作文与阅读关系密切,二者有时间上的层递关系,也有逻辑上的示范与效仿的关系。古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复习期间,在平时讲评典型作文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复习作文。笔者先把作文本发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上的题目或老师布置的原题,看自己写的和老师批改的作文,将三者联系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进行阅读理解。这种系列化复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培养了他们分析语文问题、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提醒学生作文时应由书本知识过渡到现实生活,尤其是写记叙文,要联系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加工提炼,进行创新。
二、语文复习是语文课文常识性阅读与教学重点难点的有趣结合,而不是对重难点孤立、生硬地复习
有些语文教师往往这样认为:语文复习应该是对过去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的复习,只要学生翻开课本、课堂记录本、作业本,读读、想想、练练重点难点就行了。如果照教案去复习,时间肯定不允许,而备复习课,也只能抓住重点难点,这很难给学生留下完整、有趣的印象。由于孤立地、片面地看待语文复习问题,教师的复习主导作用和教材的基础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非重点难点复习不了,对重点难点的复习也变得肤浅了。因此,语文复习不能以备课笔记、课堂记录之类的材料为依据,应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为依据进行新的学习组合,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设计一些符合文体特点、突出重难点的思考题让学生课上复习讨论,不失为上策。如复习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不光要复习作为重难点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悲惨命运的表现,也要复习开头非重点难点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为理解重点难点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自在、灵活,能进一步认识记叙文,从而对课文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有合乎情理的理解。
三、语文复习是教师主导评讲试卷与学生主体听讲、参与练习的深刻结合,而不是老师督促学生订正补做试卷的松散肤浅式学习
毋庸讳言,语文复习少不了对大量试卷的练习与讲评,其程序为练习—讲解—练习。在此,有些语文教师似乎很精明,只对学生提出的尚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讲评,而没能看到有些学生似懂非懂但不想提出的问题的特殊性。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订正复习试卷,学生很容易疲倦,从而使复习变得松散、无序、流于形式。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评讲试卷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主体要听从教师的评讲,使教师主导评讲试卷与学生主体听讲、参与练习甚至发表见解有机结合。惟其如此,才能保障试卷评讲得有深度、广度和效率。为了增强复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用讲读结合、口答与板演结合、表演与分析结合的课堂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此外,语文复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确保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良的有效方法,而不只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复习。只知道千方百计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而没有创造出激发学生考出最佳成绩的机制,只会说服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期末考试这一决定性的考试,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以致使他们心情紧张而考试失误。现在,我们采用了提示、考试比赛、评价的临考教育模式,力求对学生的语文考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促进,并激发学生语文考试的积极性。这就是新的约法三章:以期末考试分数为主,兼顾期中考试分数适当奖惩;分数在及格线以上的,相较其中考试分数若是进步了,分级奖励加分,没有进步,不加分;在及格分数线以下的,相较期中考试分数没有进步的,分级惩处减分。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语文考试争创佳绩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期末语文考试人人争上游、个个要进步的良好风尚。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复习课程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将古文、现代文阅读与作文进行系统结合,常识性阅读(非重点难点)与重点难点进行有趣结合,教师主导评讲试卷与学生主体听讲、参与练习进行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发挥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进行有序结合,即用唯物辨证法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指导初中语文课程复习来力争语文考试成绩优良。如果撇开这些要素不谈,只分析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修辞手法等,那么要想取得良好的语文考试成绩是很难的。
(刘维臣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