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为艺术表达形态之一的影视作品,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入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心智,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可行性
从语文学习能力来讲,大部分中职生观察社会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交流情感的能力都较普通高中学生差,大多数学生生活圈子小、阅历少,阅读能力差,想象力缺乏,驾驭语言的能力低,学习动力不足,而作为一种良好的信息载体,影视作品能够给学生一些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或激发特定的想象和预测,加深其对所听所看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这正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内在动力。
二、必要性
1.寓德育于影视欣赏中——中职生大部分是被普通高中淘汰掉的,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信心不强,对生活缺乏理想与信念,但同时他们又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敏感、冲动、叛逆、讨厌说教、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而影视是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艺术,好的影视作品能够使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思想感情得到交流,使观众的实际生活体验与影片的精神内涵产生碰撞。因而,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经典、优秀的影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在情感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2.寓美育于影视欣赏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是人最愉悦的体验。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欣赏,而借助影视欣赏进行更为有效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涵盖了文学、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诸多艺术领域。欣赏者往往会在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体验,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记忆和情感,对艺术作品进行再一次的补充和创作。中职生的审美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形象可感的作品,能够使他们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经验,不断用形象思维去补充、丰富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想象,并由此产生对真、善、美的判断,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寓语文素养提高于影视欣赏中——影视作品是以镜头画面的形式进行叙述和描写的,加之以声音(如:对话、旁白、音乐等)与画面的结合。对影视作品的解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包含感知、思维、想象、情感等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欣赏者不同的背景、环境、阅历、立场、知识层次等因素会使他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主动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情感和非情感因素,并对影视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从而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得到进步。如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为学生能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模拟影视作品的语言,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影视作品的剧本,学生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其出发点都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怀,无论是在感情表达上还是在叙事方式上,二者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先天联系,而观看由文学名著直接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更是滋润学生心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
三、实施策略
1.内容选择。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因人而异,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各有差异,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欣赏影视作品的目的在于学习而不仅仅是娱乐,就必须先使学生认识并充分理解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针对中职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德育教育难度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特点,教师可以其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影片,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首先选择叙事方式简洁、单一、流畅的影片,以避免出现学生看不懂故事发展的情况(笔者一直优先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影片)。由于中职语文课一节为45分钟,不能看完整部电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就精选的电影片段进行教学,而对整部电影的欣赏则要求学生课后自行进行。
2.课前预习。包括师生双方的准备。就教师方面而言,在介绍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思想意义、主要人物、主要鉴赏角度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课后思考题。就学生而言,必须要明确预习的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并对课后思考题加以思考。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甄别,其实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自主式阅读。如学习《雷雨》(选场)时,笔者布置学生收集曹禺和《雷雨》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及《雷雨》的故事梗概,并布置了课后思考题。课前,部分学生主动通过小组协同学习的方式收集了相关资料:作者的介绍、影评、人物分析、文学评论、学术研究文章等。随后,学生主动对所收集的材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观看影片。影视作品图、文、声、情并茂,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和剧本《雷雨》相比较,电影以更为直接、更为真实的方式集中展现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场景及人物形象。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中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有了直观的体会,对第一课时中简单分析的周朴园及鲁侍萍、周朴园及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4.讨论交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看完影片之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此时,组织讨论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让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不同观点正面交锋,会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更上一层楼。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索的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灌输过多的文化知识,以引导学生自发学习为主,使得学生在对作品的认同中,进一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通过讨论,既能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又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5.回味反馈。回味反馈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后产生的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思想等引发的思考和感悟,也是学生掌握知识、重温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回味反馈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要适量、适度,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反馈重心上,必须与课时学习内容的重心相一致,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加强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表现和发展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在不同的班级和专业,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回味反馈方式。在回味反馈阶段,学生往往能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动地加以复习和巩固。如在《雷雨》(选场)三个课时结束之后,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对《雷雨》中的繁漪、特别是和他们同龄的周冲、四凤这些人物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班级QQ群空间里的百字影评中,有很多文从字顺、自然率真的作品,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两位同学撰写的影评分别发表在学校《雏鹰》文学报和《河源日报·古邑学堂》上。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欣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但影视欣赏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经典阅读,更不能取代语文教学。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欣赏也需要理性,因人、因时、因地、因专业制宜。
(朱兴艳 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