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2期 ID: 148954

[ 杨秋芳 文选 ]   

努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 杨秋芳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问题非常突出,往往是教师讲得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此,笔者积极着手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绝非易事。因此,在初始阶段经常会碰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不能如设想的那样开展等问题,经常是组内较优秀的学生包办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将原来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所主持的“一言堂”,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合作小组因公开课临时凑合,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的小组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教师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合作的办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感到十分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这应该是学生的自发性行为,不应该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进行。因此,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让学生感觉到在一个学习小组中,他是其中的一员,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向小组介绍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选,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的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失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1.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2.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3.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三、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并不高,教师以前都认为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有一学生道破了玄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不能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它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上有自己独特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杨秋芳 河北省宁晋县第三中学 055550)
  

努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