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ID: 163644

[ 王占强 文选 ]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 王占强

  文言文有着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但现实中,文言文教学却陷入了一种误区: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老师为了考试而教,文言文教学成了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学生缺乏与文言文在情感上的亲近。同时,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使得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过程变得异常困难。
  学习必备的文言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初步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诵读,增强情感体验
  诵读法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说,今天,文言文教学若要真正地走出困境,也应借鉴传统的诵读教学法,从过去重视讲翻译、谈语法等转移到指导吟诵、美读上来。诵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如:范读、齐读、个读、分段读、播放唱片录音后要求学生仿读等。老师首先要进行准确的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然后再训练学生读准语音,读准语句,掌握文言文音调、停顿、重音即抑扬顿挫的诵读技巧。当学生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外化,充分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时,就已经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
  如教《醉翁亭记》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和与民同乐的情怀,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整体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再片段朗读,让学生明白文章的重点所在;然后集体朗读,要求声音响亮,营造一种浓浓的感情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感染;最后个别朗读,便于朗读指导或起示范作用。如在教《陈涉世家》时,鉴于这篇文言文内容较多,为了不让学生因为文章长而产生畏惧朗读的想法,笔者首先指导学生选好叙述的角度,然后让他们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的视点是陈涉,然后明确思路: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起义原因—形势分析—起义准备—起义的发动—胜利进军,迅速壮大。顺着这条思路再指导学生朗读直至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了,同时又能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了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劲头更足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无疑比老师独霸讲台的硬塞硬灌要好得多,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赏析,领略文章魅力
  1.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必须重视。首先,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要求学生有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地积累。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然后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语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最后辅以综合训练,巩固提高。
  2.品味名句,培养审美趣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品味名句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品味名句,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
  3.质疑问难,改进教学效果。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笔者主张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教参质疑,向教师质疑。比如课下注释,常遭到学生的质疑,一番争论后,达成共识,必然掌握得更牢了。有些问题笔者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解决了它就弥补了教师备课的空白,师生都有收获,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改进。
  三、课外延伸,提高文言素养
  1.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比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学习文言文。如《唐雎不辱使命》情节精彩,学生很感兴趣,可以让学生编成课本剧。还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如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会现实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读物,如《聊斋志异》,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觉得文言故事也很有意思,再回到课堂中读文言文也就不觉厌烦了,潜移默化中也就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3.从影视作品中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比如《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
  以上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除了将字词用法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但最好是在学生自我发现障碍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学生去鉴赏,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笔者深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用心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定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