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
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养成自己批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这样将会受益终身。教是为了不教,这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演示培训法
教师把学生写好的作文,进行课堂演示批改给学生看。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作文展示出来或者复印要批改的作文,发给每一个学生。在演示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经过师生共同协作配合,反复进行批改作文的课堂训练和尝试,让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其间,要教给学生:1.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紧扣题目,开头、中间、结尾是否相互照应;2.记叙文的叙述描写是否恰当,议论文的说理分析是否充分有力;3.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4.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准确。至少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批改作文。用这种“演示培训”的方法不断训练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功,学生就一定能对批改作文从陌生到熟练,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
二、诵读感悟法
作文批改需要诵读。叶圣陶说过:“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怎么个念法呢?要跟平常说话一样地念,而不是像有些同志在会上做报告念稿子那样念法。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批改作文时出声地读一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批改时只用眼睛看,一些毛病会从眼底溜过;如果用嘴出声地读一读,语感就会有了,也就能察觉出不当之处了。
三、自我评改法
文章要尽可能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评价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首先明确学生作文一般有两类毛病:一类是审题不清,中心不明,选材不当,结构混乱;另一类是文句不通,词不达意,衔接不紧。怎样修改呢?前类毛病主要靠预防,即写前列提纲,打好腹稿;后一类毛病则要求成文后,字斟句酌,认真修改。就局部来说,可采用“增、删、改、调”的方法,并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评改符号,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四、小组互评法
批改作文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班分成四人或六人的学习小组,每组都应包含写作好、中、差的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主持,每两人互相交换作文,由非作者在小组里轮流朗读作文后,接着作者说明自己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重要语段的写法(这些要在小组评改之前做好准备)。组员根据作者的自述和自己的感受,交流个人的见解,指出每个同学文章的优缺点。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组长综合组员的意见给每篇作文写评语。这样,才能达到每个同学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五、典型审评法
在学习小组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注意不要挫伤学生写作和批改的积极性。教师既要捕捉同学们写作和评改的情况,又要查看组长的评价记录,抓住典型,突出共性的方面,并做好必要的更正、补充,以便调整、充实作文讲评课的教案。把学生写得较好的章节或文章选取两篇典型的进行讲评,肯定同学们的成绩,指出作文训练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的批改和讲评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搁置冷却法
有些时候,学生自己发现不了作文存在的问题,或者对别人的批改又不以为然,或者觉得虽有道理,但难以割爱,这也是学生批改作文时常有的事。不妨把习作搁置一边,让自己的大脑冷却一段时间,其间读书、看资料、与人交谈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认识的深化无不产生重要的影响。习作者的认识提高了,再回头看原先那篇“找不出毛病”的作文,就感到不满意了,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了。平时笔者就要求学生经常回头看自己写过的作文,认真研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在这种搁置冷却中得到提高。
七、写作后记法
所谓作文后记,就是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评改或小组的批改意见,对照训练的侧重点,在自查互评的基础上,由习作者认真反思写作得失,写出作文后记,教师既普遍浏览,又重点批阅,有时甚至还要为学生的“后记”写“后记”。然后抓住典型,集中讲评。如此反复,让学生从中悟得作文之“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大撒手,任学生自行摸索。恰恰相反,愈是要使学生尽快自求得之,教师愈是要致力于不懈的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引导学生发现作文问题,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常用方法以及一般的批改符号,更要关注学生的批改过程,给以适时的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这样,就能够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