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某著名企业来某农村职业中学招聘学生,其中一条招聘题目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家庭、朋友或同学,有相当一部分掌握了娴熟专业技能的学生,这个时候却吞吞吐吐,畏畏缩缩,怯生生的语调夹着带生的普通话,结果不言而喻,落聘的理由很简单:这样的学生,不善言谈,不懂交流,当然就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这只是一个农村职中语文教育现状的宿影。据调查,有70%的农村职中毕业生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存在着语文基础知识差,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差,阅读写作水平低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与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农村职业中学的语文教育却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客观上讲,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被中考的门槛当回来的,甚至有部分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要求,学生个体差异大,综合素质特别是智育水平较差,其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维观念等)相对较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主观上讲,上职中的学生都有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片面的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能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练就强硬的专业素质,文化课与其关系不大,学好学坏一个样。这就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文化课重视不够,更有学校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轻重程度体现在学校管理制度之中,使得文化课教师(更包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教学的地位认识不够,随意应付。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中学,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就越弱。加之职业学校缺少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学考核上以“量”为依据,而很少有考虑“质”,结果是上好上坏一个样,难以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导致学校学术氛围淡薄,语文教师业务能力进步缓慢。
三、教材方面的原因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职教语文教材虽几经调整,但改革力度较小,使得现行语文教材不能适应职教改革的步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知识面过大,起点较高,不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前文讲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农村职中的学生语文素质较低,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而现行教材较普通中学语文教材,虽在内容选取,习题设置上有所调整,在知识面上有所缩小,知识要求上有所降低,但对职校学生来说,部分内容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例如现代诗歌、古代诗、辞、散文等)。这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教材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不适应职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学会交际、学会与人合作,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中初级技术工人。这要求语文教学要对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明显的针对性。而现行职校语文教材,虽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但阅读内容比重过大,普通话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少,而写作内容中涉及应用文写作的也只占一部分。这样的内容设置难以体现职校语文课的教育功能。
四、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使农村职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努力澄清思想误区,重新明确语文课的地位
可以说“技能可以促进就业”,但是促进学生就业的不光是技能。前文所讲事例已明显的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现代企业所需人才,不仅仅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更应具有包括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确定为21世纪人才的四大标准之一,也是因为市场经济、企业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虽说职业学校的主要课程是专业课,但并不意味我们就可以忽视语文课程;相反,语文课学不好,同样会影响就业。另一方面,就语文课的“工具性”而言,它更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所以,职中的语文课,并不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课在职业中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要认识这一点,要从精神上指导语文教学,从政策上去加强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认识这一点,要积极地去搞教改和教研,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我们的学生也要认识这一点,要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努力的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二)重新确定语文课的教育目标,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职中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一直恪守旧的教学大纲,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个目标虽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却大同小异,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更不适应职教发展的新形势。张志公先生早在1990年《谈语文教改》一文中,就极力提倡语文教学目标的单纯化。更何况,作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教学,较之普通学校也应该具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文化课开设的“必需”“够用”原则,更要求我们重新定位职中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见于此,我们何不将职中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用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很好地为塑造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服务。当然,教学体系也应随之作以灵活科学的调整(例如:可有针对性的选开选学《普通话与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贪多嚼不烂”,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强了,效果明显了,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三)加强教师培养,努力构建专业型的语文教师队伍
职中语文教学质量最终决定于语文教师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缔造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型的语文教师队伍,是转变职中语文现状的关键。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新思想、新观念的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全面的育人观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
2.加强教学评价等教育管理制度与方式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教研教改的紧迫感。并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教学思想、方法的讨论,优质课的评选,优秀教研教改论文的评选等),为教师提供教研的时间与机会,使其向研究型、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教师积极地去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加强教研教改工作,职中的语文教育就一定能够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