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ID: 163627

[ 王巧俊 文选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 王巧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科学文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知识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对于中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平时阅读倡导个性化的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自主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归宿,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自主阅读,各人的思维进度、阅读习惯不同,对文本中某句话或某个词的理解也有差别,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拓展。个性化的阅读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课标中对各个学段都很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及精读、略读和浏览,个性化阅读也是为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语感提供的一个机会。
  二、引入情境联系生活,激励思维激励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反复阅读选文,养成阅读的习惯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对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后,唯一可做的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多次阅读能真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四、抓住文体特征,准确把握阅读材料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三要素的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费力不讨好。所以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抓题目,抓中心句,抓议论、抒情句,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把握材料准确,那么答题时准确率就大大提高了。
  五、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我评价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乐于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其实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以补己之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撑海洋、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不用教”的理想境界。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