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ID: 163594

[ 杨岩花 文选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与指导

◇ 杨岩花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才能重视学生潜能的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是不能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也不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问题都是从老师个人的角度提出来的,不能满足学生真正的内在需要。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问题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问题生成与老师精心指导的关系。
  先谈谈问题的预设和生成。问题预设是老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而预设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为落实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但老师一定要清楚,在课堂实施中,不能把你预设的问题一味地呈现给学生,也不要认为学生回答了你设计的问题,课堂就很圆满。一节课落实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学了多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起了没有,学生的需求满足了没有。老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学生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因此课堂上绝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死,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堂中,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搭建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和展示才华的坚实平台。老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自己设置的圈子里,应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与文本对话。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这样的课堂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迸发着学生的才情,闪现着学生智慧,激发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思想在这里交流。课堂时而如战鼓擂动,紧张而激烈;时而如瀑落平川,和缓而有节奏。语文课就应该追求这样的境界,这样的效果。
  语文课堂更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与指导。我们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平时课堂中,许多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但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点拨评价、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即便回答了问题,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是深还是浅。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要重视课堂问题的生成,就必须注重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吃透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做积极的探究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学生主动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老师被动呈现出十个问题都强。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有些学生就根本就提不出问题,这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发现问题。
  对于学生的问题指导和评价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当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思维短路时,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予以启发诱导,让讨论或回答得以持续进行。教师可以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例情景。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当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走偏时,教师要给予规范性的指导。在指导学生探讨或回答问题时,要做到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知识经验不足,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正在形成阶段,对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甚至是偏激的,这时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使他们逐步迈入正轨。因为,学生有时走偏的不只对问题本身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人生态度有问题,价值观背离,所以教师必须规范指导。
  当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混乱时,老师要及时拨乱反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去,参与的程度越高越好,问题探讨的越深入越好。当学生讨论问题思路混乱时,教师要给予条理性、点拨性的指导。教师要抓住契机,针对关键问题,集中进行点拨、启发、引导,注重教会学生梳理知识,注重探究问题的条理性、逻辑性。教师不要急于呈现答案,贵在疏导。
  当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还不能加深拓宽时,教师要给予递进式、发展性的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兴趣很浓,问题的探讨和解决需要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一时又找不到合理的思路和步骤方法时,教师要做递进式、发展性的指导。这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去,通过与学生对话,通过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把问题探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教师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根据问题解决的发展事态,不断施以激励性、赏识性、启发性评价。到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他有一种愿望就是得到老师的回应,看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怎样的。此时,教师必须及时作出如实的回应和评价,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尊重和自信。当学生的回答出错时,教师要给予赏识性评价,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尊与自信。教师要学会赏识和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出错,敢于面对错误,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让学生鼓足勇气战胜消极思想,一步步走向成功。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发现每个学生闪光之处,激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取得进步。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而不能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出错,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使学生从诸多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错误走向成功,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做到大胆质疑、析疑。
  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和指导,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