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的亮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资料; 成果; 评价;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在实施过程中,我摸索出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律,即:搜索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进行写作。
一.制订方案,搜索资料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摄影小组、绘画小组、摄像小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
如:在上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
①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②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
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形式多样,展示成果
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献给母亲的歌》的展示课上,同学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
①故事会:
如: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平安扣》,李智红的《母爱不长霉》,李学军《红肚兜》等。
②演唱会: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满文军的《懂你》,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等。
③朗诵会:
诗歌有冰心的《纸船》《母爱》,孟郊的《游子吟》等;散文有《母亲的回忆》《往事》《心祭》等;小说有老舍的《我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等。
④电影:
有《我的丑娘》,《妈妈再爱我一次》,《左右》等。
⑤画展:
同学们自己创作和搜集的作品。
⑥自己设计的手抄报。
⑦舞蹈:
《感恩的心》,《让爱住我家》,《让世界充满爱》等。
这些节目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听觉的享受,同时在展示才华、巩固知识时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归纳总结,作出评价
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是否从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合作?等等。
四.借助素材,进行写作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展示成果时,肯定有一些感触和深思,那么,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如:在上完《说不尽的桥》后,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以“桥”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长时间观察、搜集、整理资料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文体,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美的文章。
为保证以上环节操作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我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有的甚至在开学初就布置,让学生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准备、实践、研究、分析、展示,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王占强,教师,现居河北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