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写作技能的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写作经验的传授而轻写作实践的训练的情况却频频发生,学生动手写作的训练确实太少,疏于写作的恶果无须赘言,只是苦了学生,不知如何写作,真的难以写好作文,这也是许多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最为困惑的事情。
说实话,作文教学确实难度较大,学生不够重视,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主题、选材、构思都要求上升到典型性,学生绞尽脑汁地琢磨,不是胡编乱造,就是脱离中心和主题,语句不通,空话连篇,无病呻吟,错别字满篇,抄袭优秀作文,书写潦草,字迹不规范,应付了事完成任务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根除这一弊端?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作文教学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高效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喜欢作文。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呢?关键还是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很多时候,学生因写作的需求。苦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什么原因呢?就是缺少积累。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广博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山水、是非曲直都成为学生抒臆言志的媒介。丰厚的生活积累、真切的情感体验,源于对人生的追求、社会的认识、交流谈心的需求,萌发想写的动机,这时积累心间的那些平平淡淡的琐碎的记忆就会从笔端款款流出,无须再挖空心思,这就是有写学生写起信来,写起赠言来情真意切、语言优美、洋洋洒洒的原因。
二、共同参与
学生写作能力差,也与语文老师的指导不当有关系。许多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只是机械地传授书本经验,如何立意、如何构思,不一枚举,若来个心理移位,你是学生,聆听这样的作文指导,你敢保证你能写出佳作吗?虽然说“修行在个人”,可“师傅领进门”也很重要。要想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能力,老师除提供材料给学生听、看外,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最好自己写一篇“下水”作文,共同参与,面对面地交流,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譬如“开头不新颖,结尾太俗……”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建议,让学生自行修改到师生双方比较满意为止,使学生从习文中获得进步的喜悦,同时也认识到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可见,有关作文的事,老师时间花得越多,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
三、多读多写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大量的阅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适量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硬任务,以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读,写点东西,不一定非要表现生活昂扬的一面,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词、一句话、一段闲思感悟也未尝不可。而教师则要坚持每天抽样检查、批阅,就其结构特点、取材立意、内容书写等给予一两句切中要害的点评,督促学生将读与写、多读与多写落到实处。
四、加强片段作文
语文老师应转变观念,打破重视整篇的训练,加强片段作文的训练,作文的内容事先公布后,留给学生充分酝酿的时间,比如两周一大作,一周两小作,根据学习环境,灵活安排学习计划。写人不妨就地取材,观察老师和学生后进行人物的“速写”“速描”;写游记不妨在周末去附近的山上或景点一游,再让学生实地感受,即兴抒情;写丰收可安排到麦收季节或秋收季节,让学生观察后即景抒写,为了真实地全面地认识社会,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成写实作文。经常进行这样的片段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很少出现应付了事,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情况。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平时小作文写多了,写顺了,大作文写起来自然也就困难不多了。
另外,在写作中还要拓宽思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就要在“怎样写”上下功夫,要建立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作文竞赛,及时评奖学生的作文,加强平时写作的督促和训练。为师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严要求;为生者,多读多写多思多改,作文教学才能收到高效成果。近几年来,笔者在高效课堂作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五个结合的尝试。
第一,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语文教学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很多,因此,笔者每讲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在字、词、句、段、篇中鉴赏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学生有了是非辨别能力,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水平,才能写出思想内容健康,感情充沛的文章。如学了《最后一课》、《云南的歌会》等文章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对老师、对故乡的崇敬和热爱。这样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互为印证,互为补充,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第二,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作文是一个溶解吸收的全过程,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恰当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学到的读写知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想象,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因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并且让他们把课外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作文中来,这样不仅充实了学生作文的内容,还激发了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写作阅读的习惯。
第三,作文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作文当然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观看篮球比赛等各种体育活动;让他们办宣传栏、手抄报、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场所,为灾区捐助等;这些不仅丰富着学生的生活,而且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感情充沛,真实感人。
第四,作文教学与平时训练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靠两三周的一次作文或周记是不够的,还必须多练笔。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让学生从小就写小作文,写日记,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第五,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高效课堂作文教学,涉及到各门学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尽量密切联系各科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迁移各种思维到作文练习中来,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切实知道自己的习作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修改,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