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ID: 163621

[ 栾娟 文选 ]   

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设计及实录

◇ 栾娟

  【活动目的】
  《到民间采风去》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活动,与本单元“民俗”的主题一脉相承。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感受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南京是一个民俗丰富的城市,其中,围绕雨花石开展的赏石文化,是独具南京特色的民俗之一。雨花石有雅行,石形圆润、石质刚硬;雨花石有雅趣,聚天地之灵气、孕万物之风采;雨花石有雅量,观之超然物外、读之体悟人生。生活在雨花石文化氛围浓郁的雨花学子,研究雨花石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此次到民间去采风,采的即是雨花石之风情、雨花石文化之风韵。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在雨花石文化中受到濡染,做一个文明尚雅的南京人。
  【活动目标】
  了解雨花石的历史传说、形成过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整理、归纳和提炼信息,并能够生动讲述、流畅表达。
  感受雨花石的“六美”,初步具备鉴赏雨花石的能力,探究雨花石的命名艺术,能够用优美的语言作赏析。
  收集吟咏雨花石的诗词歌曲,积累雅言雅词,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对雨花石的热爱和赞美。
  【活动准备】
  1.人员安排
  根据“说石”、“赏石”、“咏石”三个板块,全班同学自愿组合成若干个“采风小组”,每组六人左右。
  2.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各小组制定计划,分配任务。
  第二阶段: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收集资料,到“雨花石展览馆”“雨花石博物馆”等处实地考察、采访雨花石收藏爱好者。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撰写文字稿、制作相关课件。
  第四阶段:全班汇报展演。
  【活动设计】
  1.说石
  ——了解雨花石的历史传说、形成过程、分类等,整理归纳,能够向他人准确流畅地介绍。
  这一活动,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在实地考察中的动手能力;二是要把有价值的资料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描述能力;三是在了解雨花石的形成过程中,感受雨花石坚忍不拔、坦诚无私的品格。
  活动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云光法师讲经天为花雨”、讲述《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衔玉而生”(很多红学家考证此玉就是雨花石)、以“我是一颗雨花石”为题讲述雨花石的形成过程。“讲故事”结束后,还可以让听众说说体会、感想以及受到的启迪等。
  2.赏石
  ——了解雨花石的“六美”,探究雨花石的命名艺术,能够用优美的语言作赏析。
  这项活动是有难度的。表现在:不仅要收集以上资料,还要学习、理解并运用。但是,这也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学生在观赏雨花石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雨花石的美,得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同时,还可以培养发散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笔者学校雨花台中学于2010年建立了“雨花石文化馆”,与众多石友如张志川先生、刘水先生等有良好的友谊,因此,还可以向他们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示,比如围绕雨花石的命名艺术、围绕雨花石的审美标准等,几个同学在一起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咏石
  ——收集、创作古今吟咏雨花石的诗词歌曲,表达对雨花石的热爱与赞美。
  这项活动的前提是收集关于雨花石的诗词歌曲,感受其中的雨花石形象和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尝试创作吟咏雨花石的小诗、散文等,用文字表达情感。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也提高了语言鉴赏能力。
  活动可以通过“吟诵”的形式来展示,内容可以是别人的诗词或歌曲,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在诵读歌唱中诉说对雨花石的热爱与眷念。
  【活动实录】
  现将第二板块“赏石”部分某小组的展示实录如下:
  玉兰:雨花石聚天地之灵气、孕万物之风采,它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石。
  业扬:雨花石里有大千世界。接下来,我们不妨做个“小小鉴赏家”,一起领略雨花石的风采。大家看,这枚雨花石像什么?(出示雨花石图片:玉猫)
  众:猫!(小猫!白猫!喵……)
  业扬:像吧!请大家用一个成语来评价它。
  姝娴:栩栩如生。
  雅婷:惟妙惟肖。
  思源:巧夺天工。
  业扬:大家说得很好!
  姝娴:不对不对,“巧夺天工”是形容人的技艺精湛,而我们的雨花石则是——
  众:天然的呀!
  思源(挠挠头):哦,我知道了。
  (评价:雨花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呈象美”。观赏雨花石,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事物,神奇而有趣。在这个环节,孩子们没有仅仅停留在雨花石像什么的层面上,而是用成语来表述它像的程度。这就涉及到他们的语文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后面的小插曲并非预设,而是孩子们的临时发挥,真可谓“神来之笔”:一个孩子说“巧夺天工”,另一个孩子指出这个词是形容人工技艺高超,而雨花石是天然的,用在这里不合适。在碰撞中既澄清了词语的意思,又揭示了雨花石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妙哉妙哉!)
  德权:我精心收藏了一枚雨花石,请看(出示雨花石图片:小鸭)为了给它命名我苦心孤诣、想了又想……
  思宇:有什么好想的,就叫“一只鸭”呗。(唱:我是一只小鸭子,咿呀咿呀哟……)
  众:切!
  雅婷:非也非也!中国人讲究意境,讲究雅致。“一只鸭”未免太俗了。我看——
  众:叫什么?
  雅婷:就叫“春江水暖”。
  众:“春江水暖鸭先知”,妙!(大家不约而同竖起了大拇指。)
  思宇:我知道了,给雨花石命名,不仅要切合内容,而且要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联想。
  (评价:雨花石的命名,与文学作品、绘画、雕塑一样,也是一项艺术。正如思宇所说,不仅要切合内容,而且要雅致、有情趣,要有文化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像一只小鸭子的雨花石,称其“一只鸭”未免太俗了,而“春江水暖”则化用了诗句,让人想到一幅春天到来、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雨花石的雅趣,而且将我们的生活积累与古诗文结合起来,别有一番文化风韵。)
  玉兰:大家瞧瞧这枚(出示雨花石人物图),看,里面是谁?
  嵘榕:我看,像花木兰呢!她穿着铠甲,凝视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又打赢了一仗,她应该高兴的,可是,她的脑海里分明浮现出霜鬓斑白的父母,活泼可爱的小弟,还有家门前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十年了,真想回去啊!她握紧了拳头,对自己说:“明年凯旋,必回家乡!”
  崇昊:我看,是孙权吧!公元229年,他在南京建立第一座都城——建业。此时,他正站在石头城上,双手背在身后,眺望着远方,三足鼎立何时休,一统天下乃己任。从他的眼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是霸气!
  玉兰: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石与读书是一样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阅历、心境和胸怀,就会看出什么样的景象。嵘榕是个特别孝顺的女孩子,崇昊说不定将来能成为像孙权那样的大人物呢!
  (评价:同样的雨花石,两个孩子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物,人物有不同的遭遇和心境,这和孩子本身的情感倾向、生活阅历是有关系的。这一环节不仅体现出孩子们对画面的理解,而且表现出他们对文学、对历史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雅婷:我还想给大家重点推荐这枚雨花石(出示雨花石风物图),我觉得,它展示了桂林山水美丽的风光,你们看,碧绿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树林,多美!
  姝娴:我觉得它与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与朱元思书》所描绘的景物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们看,石的下半部分似江水,“水皆漂碧,千丈见底”,石的上半部分仿佛“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我觉得自己乘着一叶扁舟,悠悠然然,从流漂荡,欣赏着四周的美景,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画里游”啊!
  业扬:其实啊,这景色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就是咱们南京的“十里秦淮”吗?你们看,中间一道玉白色的横线似水光,上面一片翠绿,如清风拂过,杨柳依依,最妙的是石上部的中间显露一轮明月,月下还有道道白云,勾勒出一幅“明月绣影图”。
  玉兰:好美的意境!在你们的描述中,我好像也到这些美丽的地方游览了一番呢!谢谢你们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看来,鉴赏雨花石,有想象力才更美呢!
  (评价:想象力,是创作的源泉;想象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雨花石的意境美,需要我们用想象去丰富。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他们流畅的表达、优美的描述也展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活动反思】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有效开发和利用了本土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新)》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雨花石、雨花台、雨花台中学,三者皆因“雨花”而得名,有着不解的渊源。笔者学校附近有出产雨花石的砾岩层,为实地考察提供了可能;2010年建立了“雨花石文化馆”,为参观鉴赏提供了条件;与众多石友有良好的联系,为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因此,本次“到民间采风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以“雨花石韵”为主题,探寻和感受雨花石文化,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了本土资源。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前期的准备中,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实地参观、考察等渠道,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创造性地整合、利用资料,提升了实践研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生动流畅的讲述、富有文学韵味创作、精致优雅的课件等,无不体现了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另外,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也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协作、友好相处……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3.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道”。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但“综合”和“活动”是手段,在“综合”中拓宽视野、丰富文本,在“活动”中感悟文本材料,在纵横交错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提高语文素质和修养,才是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简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学习是核心。活动中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只能起一个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这个平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
  本次活动洋溢着清雅而芬芳的“语文味”。如“说石”板块,原本简单的古文记录,孩子们将其转化成生动的传说;原本客观而略显枯燥的雨花石演变历程,孩子们以“我是一颗小小的雨花石”这种第一人称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学色彩。在“赏石”板块,孩子们用成语去评价雨花石的“呈象美”,撷取诗句为雨花石命名,联系历史对雨花石进行丰富的想象与鉴赏。在“咏石”板块,学生不仅收集整理了吟咏雨花石的诗词歌曲,还进行了创作,涵泳歌唱中表达了对雨花石的热爱与赞美。这些活动,以语言文字夯实了语文的根基,以民族文化浸润了语文的灵魂,以丰富情感点燃了语文的生命。因此,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设计及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