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ID: 163638

[ 武润奎 文选 ]   

注重细节,让写作之树长青

◇ 武润奎

  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如果说情节是文学之树的枝干,那么细节就是枝干的花叶,只有丰富而精彩的细节描写才能使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花艳。因此,一切著名的作家无不重视细节描写,把它当成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把细节描写的运用,说成用细节说话,这话是很有意思的,因为细节有着极大的包孕性,它是刻画人物心态和性格、表现生活场景的重要手段。已故著名导演谢晋认为:一个电影剧本有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有几个经得住敲打的细节,本子就站得住脚了。不善于捕捉细节,人物和场景就会失去光彩。
  怎样把细节描写运用得恰到好处呢?
  第一,要认识细节和整体的关系,从整体角度去考察细节的作用,从而能以精选出来的细节彰显整体。
  电影里常运用特写镜头来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有时简化到只有一只眼睛,一个放大了的瞳仁,一个飘忽不定的眼神。系一发于全身,好的细节运用,是会收到这样的效果的。比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离家的一个细节:“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流着眼泪答应丈夫这个细节,不仅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信赖,还揭示出中国农村妇女外柔内刚的性格。水生妻子听到丈夫参军的消息之后,想了好半天,一直忍着悲伤,听到这话,想到离别的时刻快到了,想到今后斗争的严酷,再也忍不住了,泪水不由自主地落下来。这一细节也为后面荷花淀伏击战和女人也学会射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等一系列事件作了伏笔。
  第二,要认识到各个细节在表现人物方面,并非处于同等位置之上,我们要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着眼、选择带有雄辩性和启发性的细节来描写,以显示事物的整体效果。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林冲处置三个仇人,分别用了两种兵器,杀富安和差拨都用花枪,杀陆虞侯,却是把枪搠在地上,从身边取出刀来,数说了陆贼的一番罪状之后,再把他上身衣服扯开,“用尖刀向着心窝只一剜”。这一剜不同凡响,写出了林冲嫉恶如仇的性格,写出了他对卖友求荣的贼子的鄙视,强化了他的性格,表现出他与高俅一伙作斗争的决绝态度,有深度,也有力度。
  细节选得好不好,要从整体效果来看,孤立地看一个细节是没有意义的,有时某个细节太显眼了、反而会冲淡中心,破坏整体效果。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就因为自己所塑造的巴尔扎克的手太好了,忘记注意整体,因而把塑像的手砍掉,只有用一目传全身之精神,才能用细节说话。
  那么,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离不开写人,细节描写当然得传递出人物性格信息,反映人物的精神情趣,有时一个典型化的衔接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明地突显在读者面前。例如《第三次考试》写陈尹玲复试失败时的神态动作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就是一个例证。
  如同任何描写都得服从主题的需要一样,细节描写也不例外。好的细节可以“见微知著”,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要揭示的思想内容。真实是细节的生命。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指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有个同学写一位老师“边改作业边吃饭,不知不觉地错把钢笔当筷子,染红了一碗饭”这一细节虽不免有些夸张,但对表现这位老师的专注神情还是真实可信的。可见,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取决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同时,与写作的技巧有着重要的关系,下面介绍几种细节描写的具体办法:
  白描
  白描,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它是以质朴的文字,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的。如鲁迅在《祝福》中是这样描绘新寡的祥林嫂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无粉饰性词语,就写出了祥林嫂的形象。“头上扎着白头绳”就表明她是个才死了丈夫的寡妇。孙犁的《荷花淀》中描绘几个青年妇女把小船划得飞快时写道:”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哗’!”水声节奏感强的细节就表现了船驾得飞快。
  重复
  重复就是多次反复地出现同一特征。如阿累《一面》在描绘鲁迅的形象时,就五次出现了“瘦”:“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我仔细看他的手”;“他的手多瘦啊”。这五次瘦的细节,强调表现了鲁迅先生不顾个人健康而顽强斗争的崇高精神,鲁迅在《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讲阿毛遭遇狼的故事:“我真傻,真的……”,这一细节强烈地表现出祥林嫂失去儿子后巨大的精神痛苦。
  烘托
  当正面描写收不到较好的效果时,就“用侧面的烘托来救济正面描写的不足”(茅盾语),如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为了表现小芹的美没有直接描绘,而是这样写道:“青年小伙子,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去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这三个细节,从侧面烘托出小芹那吸引人的美貌。
  对比
  通过不同细节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形象,可起振聋发聩的作用。莫泊桑的《项链》写玛蒂尔德夫人是这样前后对比的:十年前的“如狂热地兴奋地跳舞吧,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她陶醉了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十年后,“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这一对比,强烈地讽刺了玛蒂尔德夫人那“一夜荣华换来十年艰辛”的虚荣心。
  道具
  道具是作品中出现的“物事”,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张竹坡曾说“道具”:“小小物事,用入文字,便令无穷血泪,皆向此中洒出。”可见道具的价值。鲁迅《药》中的“钱”就是道具。作品写道:“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可见这钱是多么宝贵,来得是多么不容易,老栓夫妇用血汗钱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既表现他们爱子之心,又反映了他们是多么的愚昧,“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康大叔用烈士鲜血卖钱,可见刽子手的残忍与贪婪。
  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示作品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必须重视细节描写,才能使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才能使写作之树常青。
  

注重细节,让写作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