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复习的重点与难点,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必须明确命题方式及备考思路,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安排复习过程与内容。
一、命题范围
据新课标规定,现代文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整体的感知、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近年有淡化文体的趋势,考查的选文以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外阅读材料为主。文本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体裁,一般不会直接考文体知识,考点有词句理解、要点概括、文章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五个方面。
二、备考思路
1.梳理三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点:
虽然现在中考淡化文体,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规律,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点一一梳理。如: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的线索、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的分类;说明的对象和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文的分类、说明的顺序、说明语言;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等等。这些基本知识一定要复习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再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专题复习。
2.根据考点分成小专题训练
记叙类文章阅读复习要点包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悟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感悟;赏析作品的特点或特色。议论文阅读的复习要点包括:概括提炼文章的观点;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的作用(或补充论据);论证方法及作用;语言的运用及理解;与文章观点相关的拓展。说明文阅读的复习要点包括:找出说明文的对象及特征;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信息;了解说明的方法及作用;理出说明的顺序;掌握说明性语言的特点;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这些小专题可以先出示近年来的中考真题,讲解做题方法,再集中训练类似的几道题进行强化,让学生掌握做题的规律,明白答题的格式及习惯用语。
3.综合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针对小专题训练学生掌握的情况,再集中几套现代文综合题进行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反复练习。
(1)重点题型——词语品析类题:此类题考查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如果要自己找喜欢的句子,我们一般要选在修辞、句式、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的句子进行品味,如已指定(文中加点或划线),更好办一些。这种题型学生往往能理解,但表达方面总有一些欠缺,从评分标准来看,答案一般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修辞、句式、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另一个是对句子思想内容的概括。答题格式一般是:动词:用了……词语,生动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形容词、副词:(这个词)意思是……,这里指……(或这句话用了……修辞方法),写出了(表达、表现了)……(2)难点题型——手法欣赏类题:此类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指对各类文章表达与表现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与欣赏,主要包括对语言修辞方法和文章表现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反语,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象征、线索、讽刺、衬托、白描、铺垫(伏笔)、设悬念、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细节描写、动静结合、侧面描写、详略得当、托物言志、想象联想、点面结合、借景抒情等,这些学生不可能一一掌握,所以要重点对铺垫、对比、衬托几种表现手法进行突破,学生一般出现的问题是:①未能掌握各种常用手法的一般性特征,因此不能明辨手法。②不能结合文本内容对手法作具体阐述,答案内容空洞或不完整。③在阐述其作用时,不知该从文章中心、人物形象、结构特征等角度具体考虑,只答出其一般性作用。解决这类题型有三步骤:第一步明确手法;第二步具体阐释该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第三步结合人物、结构、中心等,简述该手法的具体作用。如“选段写到了‘几个职员’”和‘本级的学生会干事’,这对于表现本文的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来说,是否属于赘笔?为什么?——《藤野先生》”答:不是赘笔,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确手法)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是为了下文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作正面陪衬。而写日本“爱国青年”对我的寻衅无礼,则是为了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结合文本具体阐释)以此更加突出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境界和我对先生的崇敬怀念。(结合中心简述具体作用)(3)不易答对题型——启示类题:这类题型较开放,学生往往不会联系文本,信马由缰、信口雌黄、任意涂鸦,正确的做法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回答这一类问题,一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倾向,二是要联系实际,不可泛泛而谈。
三、培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读文本的习惯。文章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抓大意和主题;第二遍抓结构和脉络;第三遍先读题后读文然后再做题。只有准确把握了文章最基本的信息才有可能准确答题。最初这样做可能会很慢,但养成习惯后就驾轻就熟了2.培养学生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习惯。阅读题考的是文本阅读能力,答案要尽可能在文本中寻找。不少考生不懂这种基本要求,要么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主观臆断,随意作答;要么只重视局部分析,而忽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断章取义。3.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有些同学长篇大论却答不到要点上,还有一些同学连完整的句子都不愿意写。答题时,要有全文观念,有分值观念,而且要围绕主题作答,写完整的句子,最好有条理有层次地分点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