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ID: 163615

[ 刘国艳 文选 ]   

初中语文教学的感恩教育

◇ 刘国艳

  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关于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切身感受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黄河颂》《安塞腰鼓》等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春》《济南的冬天》《三峡》等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的文章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如《背影》《台阶》《爸爸的花落了》等表达了深沉的父爱,《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表达了浓浓的母爱。
  (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中国石拱桥》《口技》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芦花荡》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人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孙权劝学》等课文感受友恩。
  三、初中语文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向谁感恩,感什么样的恩情。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散步》,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并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后,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主要方法有:
  1.保持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一文,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进行小练笔或说话训练。
  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可以提问:“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
  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可以探讨:“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感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初中语文教学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