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2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如此的识字要求,仅靠课堂是难以达到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得快、识得多、记得牢呢?有人说“学生的生活范围有多大,识字的范围就有多大”。汉字作为生活的一种信息符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丰富多彩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正是学生最好的识字场所。只要我们把识字与生活连在一起,就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识字视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识字的质和量。
一、 在家庭生活中识字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理想的识字园地。家庭识字要依靠家长的密切配合,主要方法有:一是借助形象识字。在客厅、卧室的墙壁上贴上图文并茂、孩子喜闻乐见的识字挂图,让孩子每天在吃饭、睡觉前看着图、想着字;制作识字卡片,让孩子在看图中猜字、在拼音中识字;订几份孩子喜欢的儿童画报等。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会大大增加。二是利用家中物品识字。请家长在家具、家用电器上标上相应的汉字,再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引导孩子在空余时间认一认,读读卡片,看看被贴上卡片的物品,让他们知道这个物品的名称怎么读、怎么写,真正做到既识物又识字。三是引导孩子在家庭娱乐中识字。孩子在家最感兴趣的是看电视,打电脑游戏和玩手机。《优漫卡通》《动画城》等节目颇受孩子的欢迎,家长要有意引导孩子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用拼音法进行电脑打字、用手机发短信,都和识字密切相关,家长要积极做好引导。四是倡导家庭讲故事识字。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开展“家长伴读书、讲故事”活动,例如,请家长讲《故事会》上的故事,再让孩子对照书上文字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在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提醒他们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这些生字在故事里组成了什么新词,并鼓励他们把新发现告诉同学或老师。这样,识字的量就会大大增加。
二、 在校园生活里识字
校园是学生识字的主阵地。首先是游戏识字。可在教室里精心设计一个“识字超市”,超市里的商品是各种小食品、饮料、玩具的包装纸或商标纸,并让学生们分期“进货”,营业时,请最先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做售货员,让他们把自己认识的字卖给不熟悉这些字的学生,等他们认识后,就将这些精美的包装纸或商标奖给他们。其次是环境识字。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经常领着学生到校园走一走,看看校风、名人名言、文化墙和学校里的各种文明用语、文化设施;到班级里看看班级名、同学姓名、日课表、纪律制度、黑板报等,不失时机地问问学生是否认识上面的字,现场比比谁认的字多,接着再比比谁读得好,比比谁记得快,并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与表扬。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一定会提高。三是活动识字。教师除了要经常搞一些成语接龙、古诗文诵读活动外,还可搞一些学生喜欢的识字活动,如开设“识字乐园”,让学生们把自己认识新字的方法和过程讲给同学听,再把所认识的字贴进“识字乐园”;还可以让学生自制“识字课本”,收集广告招牌、报刊杂志等用来剪剪、画画、贴贴,最后制成一本精美的“识字课本”;还有,平时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如认课表、抄课表、看通知、安排值日;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其他同学的名字。这样一来,学生们便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做到轻松识字,随时随地识字。
三、 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社会是学生课外识字的大课堂。要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识字,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识记。如: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少;物品的包装盒上,汉字就更多了,如“万里皮鞋”“上好佳饼干”……街道两旁,广告牌、街路标牌、单位牌、标语,如“通达公司”“中国电讯”“养生小吃店”;商场里,食品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蒙牛牛奶”“伊利优酸乳”、“康师傅方便面”……这些都是学生最感兴趣之处,认识这些字很容易,就算是不认得的,他们也会很主动地向他人请教。所以教师可有意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记下四个常去的商场名字,写下三个熟悉的路标名字,记下五种以上水果或蔬菜名,搜集五种爱吃的食品名称,搜集五个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名称等。孩子对这些作业很感兴趣,也乐意完成,做起来也就很顺手,当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中的字时,该是多么兴奋啊!
总之,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地开发和利用识字资源,让识字走进多彩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识字空间,真正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