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422

[ 何晓华 文选 ]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思维训练中的运用

◇ 何晓华

  多媒体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增加教学信息的密度与容量,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下面笔者就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思维训练的结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作文TV”促进思维的形象化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要经过“具体——抽象——再具体”这三个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原来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表象不断地被后续表象所取代,要重新清晰地回忆不大容易。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就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消失的记忆再现出来。“作文TV”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已经发生过的情景,唤起、充实、丰富学生的记忆,使他们由此产生形象化的联想与想象,从而顺利地进行写作。例如,要求学生描写“大课间活动”的场面,虽然学生每天都开展课间活动,但由于司空见惯,没有留心观察,在脑海中往往留不下深刻的印象。这时播放一段课间活动的情景视频,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变换,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课间活动,并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群体到个体地观察,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跳绳”“爬竿”“拔河”等活动场面在他们的记忆中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写的作文也就条理清楚,有血有肉了。
  二、 音像结合,促进思维的角色化
  柳斌同志在评价情境教学的时候这样说:“教育应当是有感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进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是十分重要的,情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角色后,才可能激发情感,才能更深地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意义,而恰当地运用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手段,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角色化,使文中之情与心灵之音产生共鸣。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教学中,播放动画:音乐欢快,小壁虎在墙角游动;继而音乐低沉,暗藏杀机,一条蛇突然蹿出来咬住了小壁虎的尾巴;音乐急促,小壁虎情急之下,挣断尾巴逃走了。好险哪!在动画与音乐之中,学生们一下子进入了课文的角色,当小壁虎借不到尾巴时,大家为它着急;当小壁虎又长出新尾巴时,大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动画与音乐的效果使学生体会到了课文的节奏和角色的情感。表现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就是对文章结构线索把握得比较清晰;表现在课文朗读上,就是能表现角色的心理以及感情变化。
  三、 投影模拟,促进思维的多元化
  在语文教学中,还能通过投影模拟,进行思维发散性训练,使学生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促进思维的多元化。
  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对“狼向小羊扑了过去……”以后的情景进行想象,先运用一两幅投影图片进行启发:1.狼凶狠地咬死了小羊;2.小羊灵巧地躲过了狼的袭击,逃跑了,然后由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
  小羊的爸爸妈妈正好赶来,齐心协力战胜了恶狼;
  猎人正好看到这个情景,一枪打死了恶狼;
  老黄牛听到了恶狼的声音,赶来帮助小羊,赶走了恶狼;
  ……
  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图片投影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发散,避免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如让学生描写一个人,先出示一张图片投影让学生观察这个人的衣着和长相,然后用若干幅图片投影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人‘锄禾日当午’,是个勤劳的人。”
  “这个人见钱眼开,是个贪婪的人。”
  “这个人眼睛长在额头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是个自高自大的人。”
  ……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素材进行描写刻画,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来。
  总之,多媒体手段参与到语文思维训练中来,能优化训练过程,获得良好效果;而语文思维训练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则能练深、练活,拓展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电化教育馆】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思维训练中的运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