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464

[ 刘 辉 文选 ]   

在校本教研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 刘 辉

  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而且,研究和实践一再证实:教师专业成长其核心就是“获得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实践性知识,尤其是要面对的是如何把那些明确的知识付诸教学实践”。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然而,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呢?校本教研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校本教研以新《纲要》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教学为本,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在学校教研工作中, 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一般都是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实际问题;其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于教师自身的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研究目的指向于直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等。
  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的主要手段。
  一、 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如丽莲·凯兹所说:“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即时的反思,此类反思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要经历备课—上课—反馈—反思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真正能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就是反思阶段。因此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坚持写“教后记”。主要是反思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反馈中的得与失,可以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可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
  (二)反思别人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才,实践智慧的提升离不开与周围同事的学习交流过程,在校本教研中,我们要求每位老师不仅要对上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还要注意在听课后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自我反思,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对别人的课可以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如果能经常写写此类“听后记”,对个人教学智慧的提升大有裨益。
  事实证明,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那些勤于、善于自我反思的老师成长都比较快,有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两年就已“小荷露出尖尖角”了。
  二、 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校本教研中要想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光靠个人反思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有的观点和做法自己看来是不错的,如果大家一起来议一议就有问题了,因此,同伴之间的互助也至关重要。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 团队赛课
  一个思想:
  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教研”为宗旨,以“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都有展示舞台”为目标,改进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三个原则:
  1. 全员参与原则
  一个年级组的本学科所有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全过程各成员既要主动承担任务,又要交流切磋,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使全员得到锻炼和提升,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进步”。
  2. 团队合作原则
  团队赛课变过去的一人单枪匹马为今天的众人并肩作战,淡化个人成绩,重视团队精神。只有团队互助,优势互补,才能取得佳绩。
  3.重视过程原则
  团队赛课,淡化竞赛,重视教研;淡化表演,重视常态;淡化结果,重视过程。团队赛课,重在营造一种合作、研讨、反思、共进的氛围,引导教研组以课例研究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率,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个环节:
  
  说明:
  1. 各环节要求:
  第一环节,团队所有教师必须人人备课,不仅要设计好教案,还要能够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不明白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便在第二环节进行交流和深入研究。
  第二环节,为“集智式备课”,人人都要有“备”而来,在集体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后,确定本团队的最佳设计,用于课堂展示。
  第三环节,当一人授课时,团队其他成员要认真观课,思考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如果有出入,要分析原因,为第四环节做准备。
  第四环节,采用可视化陈述(PPT),陈述内容主要为本团队成员的分工情况、磨课过程、亮点阐述、观课感受等。陈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1分钟扣1分)。答辩问题由评委和现场观众(其他团队成员)分别针对课堂教学或现场陈述的内容提出。承担课堂展示的老师不再承担陈述任务,但可以参与答辩。答辩过程中,评委指定选手回答的问题,其他人不能代替回答。在评委许可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可以补充。每个问题的答辩时间为2分钟。
  第五环节,在陈述与答辩之后的一周时间内完成。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反思,积极讨论案例内容,并由一人执笔,完成案例。
  2. 整个赛课流程历时半个月,由三个时段组成:学校指定课题后,各团队在一周内完成前两个环节;在一天内完成第三、第四环节;在第四环节一周后完成第五个环节。
  3. 第三、四两个环节为现场竞赛,其余为团队内部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
  4. 在指定时间,各团队由领队(组长)汇总、收齐、上交全过程资料,包括全团教师的个人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的团队教学设计、赛课课件、课后的个人参赛反思、团队的参赛课案例以及团队研讨、现场展示的图片、音像等资料。所有资料都将是团队赛课成绩的打分依据。
  分值与奖项
  1. 各项内容分值(总分为120分):个人独立备课10分,团队教学设计20分,课堂教学展示30分,现场陈述10分,现场答辩10分,个人活动反思10分,团队教学案例20分,团队过程性资料10分。
  2. 按以上八项内容逐项打分,按总分高低排名,分别设团队赛课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对团队每一位成员颁发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以“团队赛课”为突破口是形成同伴互助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师全员参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同伴互助,以达到整体提高教师教学智慧的目的。
  (二) 专题沙龙。将教师在实践中的难点、疑惑拿出来共同研讨,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每次活动一个主题,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三) 相互观摩。立足于教学现场展现教学过程,教师围绕观摩的现场展开相关议题的研讨活动。在组织观摩活动前根据校内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多层次的方式开展,观摩活动中研讨的重点各有侧重。如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市教研组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挖掘、共享现有资源,每学期都会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周,市教研组成员示范周观摩活动。每一个骨干教师都具有自己的先进经验、教学特点,每一位市区教研组成员在该领域的教研活动中都能及时吸取到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一个教师在多次观摩中,可以学到许多教师的经验,捕捉到许多新的信息,对于自己的成长与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捷径。
  (四) 案例赏析。我们的案例式教研活动一般都要经历“案例引入、诠释实例、解剖分析、感悟借鉴”的基本程序,为教师提供前进的燃油。案例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或特殊性,可以选取一些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案例、片段等,作为大家分析的具体对象,在剖析与交流中相互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五) 分层培训。我们还经常性地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主要分为:骨干组、学科组、年级组、青年组、中老年组;向其他学校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采用外出参观、研讨;接受同行参观、研讨的培训。对教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实践证明,同伴互助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利于团队的共同成长。在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动中,那些善于反思的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带动其他老师的成长。这对学校教研组的整体智慧的提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 专业引领,专业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闭门造车是不行,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充电。用更为专业的、前瞻的理论充实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 读万卷书
  古人说得好,“读书使人聪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光教书不读书是不行的,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学校出资给每位教师都配发专业杂志《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与研究》等。
  每学期寒暑假给每位老师推荐教育教学方面的热书,供老师们假期阅读,并作为假期作业布置,开学后学校将对读书情况进行考核,组织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很多老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写文章也有的放矢了。
  (二) 专家引领
  积极争取专家的专业引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理论者和实践者对话,使校本教研向纵向发展。主要形式有:
  (1) 走出去,聆听专业学术专题报告,参加理论学习辅导讲座;
  (2) 请进来,请专家到教学现场指导,作案例分析,与教师面对面对话;请专家参与课题论证。
  (三) 鼓励进修
  为让老师更为系统地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一直坚持鼓励老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今年来我校就有四十余名老师参加了晓庄学院、江苏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本科进修,很多老师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在校本教研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