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为写作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写作教学是这样描述的:“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些机会,一定能设计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
当前的写作教学大多还是凭借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一块黑板进行,由教师的口头叙述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这种简单方式受制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教师的传授水平,二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只要一方面出现误差,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任务的实施。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就是打造一个多元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将多媒体漂亮的课件、网络上的大量资源,将需要展现的写作背景、案例经过前期的加工,将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多种表现手段合而为一,给学生还原出一个丰富的、灵动的、立体化的生活现实,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打破以往扁平的写作模式,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对写作内容能够整体把握。而且信息技术的参与,也有利于加强写作课堂上的交互作用,让师生间与生生间充分互动。
拓展性写作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写作教学的一个新尝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多媒体材料内容、文字或者组图,可以是某个故事的开头部分,也可以是某篇课文的部分内容,一段音乐、一个小品场景,甚至是平时学生收集的手机图片与视频、音频……再指导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大胆合理地想象,完成作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开放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以《狼》为题的专题写作,要求“选取一个角度,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这一写作要求让信息技术发挥了极大的辅助作用,狼这一动物,学生在现实接触的机会甚少,但是,网上的资料非常丰富,学生在写作前期,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搜集了关于狼的许多资料,待到写作时,信手拈来,不但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一匹匹形态鲜活、性情各异的狼走出作文,呈现在老师眼前。
学生选择在网上写作,通过平台的权限开放,老师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实时的查看,对有些偏题、走题的作文可以及时点拨,调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也可轻易再现,教师运用手机、数码相机,截取学生写作中的精彩片段,在课间与课外进行分享。
任何网络都具有反馈、交互和高效等特点,运用网络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批改中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单向交流模式。在网络环境里,每个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既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评判,教师的身份也有了转变,成为读者中的一员。这样,批改过程可以吸引学生关注作文的质量,把自己看到的优秀作文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萧伯纳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当学生初成作文时,教师可先浏览,按照作文的要求选择出具有共性的好、中、差数篇集中进行展示,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对整篇作文或某个段落提出修改意见或进行点评。被选出文章的学生在看到众多点评后,可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成文。其他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重新梳理思维,再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些作文信息、评改意见将在网上形成动态的资料保存库,学生、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可随时调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电化教育馆、常州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