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484

[ 杨书华 文选 ]   

让学生尽快养成预习习惯

◇ 杨书华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年级是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
  首先,教育学生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不能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其次,付诸行动。每次学习新课前,我都会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第二天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
  除了重视预习,我还教学生方法。三年级开学时,我在班级留了第一次预习作业后,发现一部分学生只是翻阅一下就算预习了;有的学生草草地读了几遍课文,有的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没有读。
  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查阅了一些关于预习方法的资料,然后筛选,选择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以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 读,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朗读的遍数,达到标准就行)。二、 记,即识记生字,既要认读“蓝色通道”中的二类字,更要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字形、字义及同音字、音近形近字的比较等)。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好多的记字方法,布置预习记字正好是对以前所学方法的运用。三、 查,即查找资料,运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理解新学词语,为学习课文打基础。当然课前预习时不能把教材全部看懂,总会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等到上课时解决。预习后再来听讲,可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收到较好的听课效果。四、 想,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年级下学期,还可以让学生在一些重点词句的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感受,也就是学会做简单的批注)。让每位学生把预习方法记在语文书上最醒目的地方。每次预习课文的时候,对照方法逐条检查自己是否达到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对预习方法已牢记于心。
  有布置没有检查,预习是不可能落到实处的,所以预习情况反馈尤为关键。具体做法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检查。对于完成的好的同学加以表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严厉批评并责令其补完。另外,结合学校的文明习惯之星评比,在班级内在班组内制定了星级评比细则,每周获五颗星,可以换一张成长卡,连续得四张成长卡的同学就可以入选学习之星,在学生中掀起了评比热潮,激发起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让学生尽快养成预习习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