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445

[ 朱明友 文选 ]   

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 朱明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现在的生活,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
  一、 将生活引为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现实、直接经验以及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摈弃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的方式。据此,我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把班上一名学生的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提供照片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从而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让他们在心中自然产生对家长的爱。
  由于这个设计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互相进入”的桥梁,到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因此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二、 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进行演出。由于这些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的真实生活,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做了铺垫。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 通过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扮演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这些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那些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立足课堂, “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 将课堂延伸到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孩子是力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想法不是纸上谈兵呢?学校便联合周边村的干群,开展 “碧水”行动。老师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探寻污染的各种原因;思索整治环境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儿童引导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品德教学贴近儿童的生活,领悟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达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 “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
  

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