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是材料的积累,写作是技能的运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感悟教材,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读教材,悟语言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种品读感悟不仅要学生读通读透课文,还要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教师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如教学《秋天》一文中的“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秋风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待学生在反复朗读感悟中充分理解这句话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二、 学教材,悟思路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顺序,也就是文章的脉络。摸到了思路就找到了开门的钥匙。正如叶老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文章的思路是在词句段的有序组合中表现出来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弄清课文层次编排的顺序,详略处理得当。
如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三自然段。这段共五句话,第一句总写南沙群岛是个迷人的世界,然后从多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写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到这里,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 观察一下花坛中的桂花,看看桂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桂花开了,多美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桂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金鸡湖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三、 析教材,抒真情
现行教材中很多课文文质兼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不但要学生理解内容,感悟情感,还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适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学会抒真情,表真意。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当学生深刻感受到母子之间那深深的爱之后,内心会荡漾起一片爱的涟漪,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番茄太阳”》一课结束时,我总结道:明明虽然有着善良、乐观的美好品质,但她无法改变自己是个盲童的现实,她生活的世界是黑暗的,好多美好的事物她都看不到。你们和明明差不多大,你能从她黑暗的世界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情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是孩子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