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作文才会有创新、有活力,写作能力也就在习作中不断提高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小学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评语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这就是作文评语的魅力。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评语中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如何给作文评语注入活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笔者在作文评语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供大家探讨。
一、 改革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内在语言的转化和表达,学生是作文真正的主人,作文说的是他们心里的话,表的是他们的情,那何不让他们为作文做出真切的评价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作文评价可分为作前、作中和作后。作前、作中主要以本学习小组为主,在小组内就作文的中心、选材、材料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讨论,为作文的谋篇布局奠定基础。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相互讨论中立意、选材,在合作交流中相互提高。作后评价就是让各学习小组相互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小组间的评价能客观地评价同学的作文,对作文的修改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但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更能大大提高其作文的水平,因为在评价过程中,既能对自己作文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又能学众家之长,提高作文的鉴赏能力。
当然,在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
二、 改革评价人称,与学生平等交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尊需要是人成长需要的前提。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改变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最重要的不是首先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而是使他们喜欢写作,喜欢表达,觉得那是一种快乐。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能否蹲下来,把学生当做朋友。在以前的作文评语中,总是“语句不够通顺,中心不够明确”这些生硬的、带有命令语气的公式化的套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高度,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自然很愿意敞开心灵与老师交流。
如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一位学生写道:“每当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批评我时,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呀!老师,请你改一改你的教育方法好吗?”老师在旁边评道:“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欠妥当,下次我们私下交流,好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道:“上学期,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发奖的那天,我听见有人说你偏心,我心里很难受,我不敢把证书拿给妈妈看,妈妈见了都认为你偏心,我更难受了,脸红红的。老师,你还不如评我为学习积极分子。”教师看了之后震动很大,评道:“老师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压力,你这学期进步很快,三好学生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相信你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用第二人称来写评语,教师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严肃古板的模样,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学生从作文评语中读到的不仅有对作文的评价,还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三、 改革评价语气,激发写作热情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无论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教师都给予肯定。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既教其如何作文,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
1. 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享受成功。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技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无论哪一位学生都渴望写作成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鼓励、理解和尊重。因此,在作文评语中,要尽量仔细地发现学生中闪光的思想火花,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加以充分肯定,不断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一位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当一名清洁工不容易》一文中写道:“这学期,我班开展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做一名清洁工’。以小队为单位,轮流去帮助清洁工人打扫马路。我们十几个同学兴致勃勃地来到街道中心,开始劳动……劳动过后,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当一名清洁工真不容易!我一定要改掉不爱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坏习惯。”作文质朴,情感真实。教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同学,你知道吗?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我把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推荐给你,‘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要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事后,还在班上热情表扬了他。学生得到的鼓舞可想而知。
2. 委婉的评语,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断然不可一味表扬,有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批评,但这种批评应是善意的,委婉的。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时经常忘加标点符号,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在作文评语中,老师这样指出:“当老师打开你的作文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声,原来是标点符号受到了委屈,因为你不重视它们,经常让他们下岗!”
这样的批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从评语中读到教师的期待,读出教师的善意和遗憾,他们的体会是什么呢?
把批评当作对学生的一种寄语,用希望的方式提出来,让学生感到一种温情。在《我的奶奶》一文后,针对这位学生在作文中大量抄袭的问题,教师写了如下的评语:“你作文中的奶奶真是一位善解人意、关心爱护你的好奶奶!老师能和她见见面吗?”
这样的评语,教者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抄袭,但学生往往都能领悟出来教者的苦心。果然,作文本发下去之后,这位学生重新写了一篇真实的作文交给教师。
3. 评语讲究文采,让学生欣赏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文评语其实也是教师的作品,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一定会让学生长久铭记,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一种文学熏陶和审美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师是非常喜欢写作的。
如评改一篇题为《父爱》的习作时,我写了如下评语:“父爱是人生命深处的根,而这根上的花、果乃至心情无疑是最美丽的,它不但映射出奋进者青春年华的光与影,更流溢着人世间纯净美丽的人伦情感美。有谁能忘记这人世间的真爱呢?”
好的评语,对学生而言,既是示范,更是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鞭策。
另外,可尝试评语形式的改进。如可引用古人诗词、名人名言、精美寓言、精彩比喻、哲理故事、标点图式等方式品评学生作文,力求活泼新颖。
从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评语不应拘泥于对作文本身的评价,而应蕴含教者的深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不惧怕作文并乐于作文。当学生喜欢看评语时,他们往往是交上作文本就希望马上得到作文评语,在品味评语的过程中期待下一次作文。如此,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惧怕写作的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