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破解学生写作难题,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认知策略进行分析,来破解小学生写作难题。
一、 广义知识观及其分类与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狭义的“知识”实际上是陈述性知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则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根据人完成不同任务所涉及的不同技能,认知心理学又将技能划分为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又分为两个亚类:一类用于对外办事,一类用于对内调控。后者就是认知策略,也称策略性知识。可见,认知策略是由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构成的,是受意识控制的智慧技能。而我们作文教学之所以会步入困境,往往是因为忽略了程序性知识,特别是作文写作认知策略的教学。
二、 影响学生认知策略学习的因素
(一) 原有知识背景。认知策略是控制和调节学习者自身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也就是说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训练时,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为基础,如学过的课文、熟悉的生活知识等。
(二) 反省认知发展水平。所谓反省认知又叫元认知,有时也称反审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反省认知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认知策略训练应与其反省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
(三) 学生的动机水平和学习取向。学习动机和策略的结合构成学生的学习取向,学生的学习取向可以分为表层型、深层型和成就型。表层型学习动机是外部的,如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深层型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成就型学习动机是成就动机,如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激发,进而引导其向深层型取向转化。
(四) 训练方法。教师能否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是影响小学生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就作文写作认知策略的训练来说,必须紧密结合教材,要通过教材内容迂回教学,而不是离开教材进行专门训练。
三、 小学生写作认知策略的学习训练方法和步骤
(一) 激发动机。写作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写作的内部动力,是促使学生拿起笔付诸写作行动的愿望和心灵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作文写作认知策略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对认知策略作出价值判断与有效性预期,引发学生对认知策略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认知策略的内驱力。
(二) 策略认知。作文写作认知策略通常被归纳为一些规则,如“按一定顺序写”、“抓住事物特点写”等等。教师要通过复习和范文教学、通过分析讨论,向学生清晰地说明所要学习和训练的认知策略,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如教师可提供学生熟悉的《雾凇》和《天安门广场》这两篇课文,并有意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分析中感悟。
(三) 示范尝试。在学生初步理解认知策略基础上,教师要提供应用该策略的示范,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应用该认知策略练习写作,期间可让学生相互评议修改,教师进行总结,最后由学生起草成文。在学生尝试运用认知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体验到策略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真进行策略知识学习、训练的动机。
(四) 变式练习。促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条件是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练习。如我们在教会学生掌握了“按一定的顺序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两条写作策略的技巧后,可以及时拓展到从写景物的特点到写动物、人或其它事物的特点,甚至从发展的角度描写它们的特点等等。
(五) 反省迁移。写作认知策略的运用不仅要适应于变化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策略适当应用的条件,还要让学生体验不适当应用的条件,使策略学习达到反省认知水平,这样所学习的策略才能有效地向新情境迁移。
(六) 巩固提高。认知策略也会被遗忘,所以还必须不断地复习巩固。为了防止生疏和遗忘,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作文教学和课文讲解,把认知策略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和作文练习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巩固和运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认知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 小学生写作认知策略学习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 写作认知策略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还受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教学的进度、难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和训练,并应积极使用教具,运用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认知策略。
(二) 认知策略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在应用时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练习与应用过程。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过去讲过已经掌握的认知策略现在又不会用了,这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切不可急躁、失望,甚至批评学生。
(三) 反省认知是认知策略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策略的应用达到反省水平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这就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培养和指导,并通过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水平,促进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① 郭亨杰、宋月丽:《心理学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③ 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 蒯超英:《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