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动的地方。老师不能将现成的答案以及形成答案的思路告诉学生,而应采取和学生一道阅读、思考、品味的方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拓展性阅读既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也是增加知识储备的一种方法。不善于阅读也就不善于思考,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有些学生之所以厌学、掉队,是因为他们知识的获得是靠死记硬背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研读、思考、交流,如果知识是通过分析理解获得的,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知识储备越多,学习起来就越容易,掌握了阅读方法,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感到自己是一名徜徉知识海洋中的水手。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一文第5自然段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感悟、体验,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火花和个性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