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系统地设置了作文教学的内容,这就成了语文教师每学期固定的、必须完成的作文教学任务。而儿童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故事的主角就是自己,但这些充满生命气息、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故事,却常常因为教材的限制、教学的局限,被排除在习作教学的大门之外。
在优化单元作文教学的同时,我在班级内尝试即时作文教学。即时作文就是利用当下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结合当下事件,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地进行习作教学,让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
闯进教室的麻雀、绵绵的春雨、绽放的桃花、班里的访客、学校刚立的雕塑、动画片里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等都可成为即时作文的素材。家里刚买的一盆本地少见的沙糖橘被我搬进了课堂,儿子的圣诞老人电动玩具被编进了故事,班里很多同学也成了作文中的人物。我们还进行读写结合,与课本中、故事中的人“对话”,产生新的故事。我的即时作文教学指导策略如下:
1. 参与事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事件之中,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地去看、去听、去闻、去思考、去询问,心灵与周围世界碰撞,产生情感体验,作文的过程融解于儿童的实践之中,作文成为生命成长的过程。下雪了,伸手接翩翩飞舞的雪花,观察形状,感受清凉;把学生带到室外,观看房屋上、树木上的积雪;到操场上踏雪,堆雪人、打雪仗,快乐的心情就会流露在字里行间。
教师可以刻意组织活动,给学生精心“制造”习作机会,安排一些“巧合”,比如课堂上安排“陌生人”来访,玩“吹鸡毛”游戏,举行拔河比赛,或把学生带到田野里郊游等。但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深刻印象,让习作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郊游之前,规定好“最佳”路线,布置学生带着记录本去游玩,边游玩边做好记录,其实,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试想,学生有过重的思想负担,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怎能舞出精彩?玩就是玩,玩中的乐趣,洋溢着孩子独具的天真,这本身就是浑然天成的作文。
2. 无痕指导,对话中明晰习作思路
即时作文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竭力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指导,让作文课不像作文课。在这种看似“无为”实则匠心独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作文。如果提前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写作文了”,学生肯定不会有很高的热情,说不定连活动都不愿意参加,更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参与到课堂对话之中。
课堂对话应从当下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入手,构建融洽的话语情境,以学生面临的习作困难为起点,实现师生和生生相互引领。如拔河比赛后,师生在一起交谈。教师问学生:“你看到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在比赛中最出力?你看到他手臂是什么姿势?腿是什么姿势?身体是怎么站的?你能模仿一下吗?”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人物的动作写场面;教师又问:“在比赛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其实就是在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活动。
3. 利用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表达
教师要有资源意识。班级管理中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这些情境,开展即时作文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作文教学的过程。例如,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在场的人详细地告诉不在场的;班里搞班干部竞选,让学生自我推荐,写竞选演讲词;某位工作非常出色的班干部思想上一时想不通,不愿意再参加竞选,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劝说他。
学校生活中很难避免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有一次,两个调皮鬼打架,我在调解完了以后,让他们以书面形式汇报事件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对整个事情的认识。这样,既“惩罚”了当事人,又无形中提高了他们表达水平。
4. 学科渗透,把习作融入教学活动
日常教学活动也是开展即时作文教学的重要契机。作文与学科教学综合,将会有广阔的天地。美术书上的一幅图画,英语书中的一段对话,科学课上的一次实验,手工制作的过程,甚至数学知识都可以成为即时作文的素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语言典范、形象生动,是言语实践的载体。文本中存在大量的语言空白,这些空白等待和召唤着我们去补充。可以利用课文情境,根据个人阅读理解和体验,按照文章作者的写作体系进行二次创作,或补写,或续写,或改编。学生在练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升了言语表达水平。学习《鲸》时,我设计的即时作文是这样的:海洋世界举行鱼类运动会,来的鱼可真多,有花枝招展的金鱼,体态轻盈的鲫鱼,连貌不惊人的泥鳅都来了。鲸也大老远的赶来,可是在运动场门口,却被虾兵蟹将拦住了不让进去。你能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替虾兵蟹将说服鲸吗?学生们都写出了精彩的科学童话。
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参与了交际的过程,唤醒了内心的感受,提高了思想认识。在口语交际活动后进行即时作文教学,让学生记叙活动的过程,或评价活动中的人物,或挖掘活动中的故事,写作也会有较好的效果。
5. 融进阅读,引入习作的源头活水
课外阅读为我们打开了穿越时空的一扇大门。学生与书中人物进行对话和交往,阅读让学生心智得以开启,心灵受到文化经典的浸润。多读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神游”书籍描绘的世界,与书中人物共同“经历”书里的事件,然后写即时作文,他们与戴小桥一起踢足球,陪葵花到江南捡银杏,和“精灵鼠小弟”一起去寻找玛加洛,为《森林报》投稿,重访鲁滨逊的荒岛,像“绿山墙的安妮”那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心,产生美丽的想象……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智慧,抓住班级、学校、社会上的有利因素,勤于开展即时作文,鼓励学生将即时作文与日记、周记结合起来,拥抱生活,自由表达,提高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