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501

[ 丛玲玲 文选 ]   

多元解读人物形象

◇ 丛玲玲

   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左拉曾这样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他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生动勾勒了一幅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的家庭生活剪影,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对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大多数人认为这篇小说是通过刻画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的菲利普夫妇,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一切,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亲兄弟之间也是冷酷无情的现实。那么菲利普夫妇真的就那么令人厌恶吗?我们不妨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解读这对充满悲情的人物。
  
  一、解读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共性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菲利普“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因此,他们的生活很拮据,而改变这种生活状况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于勒身上。这也就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自私、冷酷、庸俗和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全过程中。一开始,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这是因为于勒年轻时“糟蹋钱”,并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发财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他们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这个贼”、“讨饭的”。在爱慕虚荣上,这一对夫妇更是相像。例如在游船上,手头本来很紧的菲利普由于羡慕两位先生请他们的太太吃牡蛎的高雅风度,竟也摆出十足的绅士派头对自己的太太、女儿们说:“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而他的妻子因怕花钱明明是反对他的建议的,却用“我怕伤胃”、“别把男孩子惯坏了”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拒绝,既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又省了两个人吃牡蛎的钱。由此可见,虽然环境在变化,情节在发展,但是他们随着于勒钱财的多寡而变化的本性却没变,金钱决定亲情疏远、金钱决定人物性格的本质没有变。
  
  二、解读人物在同一场景下的不同个性
  
  菲利普夫妇毫无疑问是同一类型的小市民的典型,然而他俩的个性又是迥然不同的。菲利普多年来盼于勒回来只会说“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么一句慨叹的话,他妻子对于勒的称颂言辞却变化多样,甚至甜得发腻。而且菲利普之妻远比她的丈夫精明、泼辣、有心计。当在游船上发现于勒是个卖牡蛎的穷光蛋时,丈夫只会面色煞白、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只会说“咱们怎么办?”向老婆讨要主意、只会发出“出大乱子了!”这样呓语般的嘟囔;而他妻子却能遇乱不慌、指挥若定,一边咬牙切齿地小声骂着于勒是“贼”、是“流氓”,一边又很果断地带领着一家老小转移 “阵地”,脱离了“危险”。一个是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一个是翻脸不认人、心肠冷酷,极大地暴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对人的腐蚀与毒害。这些都是来源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及动作描写,对人物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在声色吐露中,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的灵魂跃然纸上。
  
  三、解读人物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多面性
  
  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菲利普拿着很低的薪水,他们的生活消费是最低档次的,因怕回请而不敢走亲访友,更让全家人发愁的是两个女儿的婚事。可是菲利普工作不是不勤奋——他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菲利普夫人在生活上不是不节俭——他们一家人在衣食住行上处处节省。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可他们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这样的家境、这样的生活,才导致他们在游船上巧遇一败涂地的于勒时,最终选择了躲避。的确,他们是虚伪、是自私、是冷酷,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女儿的终身大事就难以保全,他们的生活会更加穷困。司马迁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贫贱家庭百事哀,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菲利普夫妇,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接受一再失败的于勒,也应该体谅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挣扎的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
  于勒在文中是个败家子,被骂作骗子、流氓、无赖,但从文题“我的叔叔于勒”,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亲切与亲近。这是因为作者是用“我”这个少年人的眼睛、心灵来观察感受着成人的世界,用同情之心来看这个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我”还没有成年人的金钱意识,对人的感情还是自然、朴素的,“我”同情父母的悲剧处境,也同情于勒叔叔的悲剧命运。小说很真实地再现了菲利普一家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他们为生活所迫不敢认亲的举动和心理,但我们永远不能原谅不能认可这种以金钱来决定亲情的人性,让我们反思金钱之外的东西,永葆一颗真诚与同情之心。
  
  (丛玲玲 山东省威海皇冠中学 264205)

多元解读人物形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