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袜子皮皮》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分析它为何能成为世界儿童的最爱。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传统教育的反叛者;2.无所不在的游戏精神;3.体现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梦想;4.皮皮与《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形象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皮皮 游戏精神 童年梦想 小燕子形象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女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代表作。皮皮,那个外貌古怪而不修边幅的女孩,就像当年《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一样,俘虏了全世界小朋友的心,成为他们的最爱。
传统教育的反叛者
《长袜子皮皮》,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女作家赋予皮皮超人的神力和惊人的想象力与口才,她富于怜悯心,关心小伙伴,总是让孩子们快乐。无疑,皮皮是作家由衷热爱的孩子,而这个理想中的孩子与我们传统教育中那些温驯可爱的孩子们截然不同,她是不受任何规范约束的活力四射的顽童:她骑着马上学;她睡觉时头蒙在被子里,脚却放在枕头上;她在地板上擀面做饼干;把自己的爸爸举起来抛着玩等等。作家对皮皮野性力量的欣赏以及对她“怪诞”言行的认同体现出了作者对皮皮的喜爱,这是一种对儿童张扬的个性的尊重和对他们的顽皮行为的宽容与接纳,“皮皮”成为传统教育的反叛者。
无所不在的游戏精神
首先,语言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展现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皮皮说:“过完圣诞节三天就过复活节,过完复活节三天就放暑假,暑假一直放到11月1日,而11月1日又开始圣诞节假期了。”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上学,只想游戏,他们渴望自由,期盼没有拘束的生活。把“九九乘法表”说成是“舅舅表”,只有孩子直率的天性和夸张的想象力才能这么本真地寻找快乐,游戏文字。
其次,爱玩。作品中每个人物都以“玩”为其生活的全部内容,纵情于游戏中,大胆、狂野的游戏,无所顾忌,勇往直前。跟警察玩捉迷藏游戏;摔倒大力士;制服小偷等等。孩子们随着林格伦的幻想不断地游戏,无拘无束,充分体现了儿童的童心和童真。
体现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梦想
在皮皮身上,孩子们处于童年期的美好梦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张扬。具体表现在:
1.渴望与成人平等的梦想
在皮皮的观念中存在天然的平等原则,所以她从未意识到对成人以“你” 相称有何不妥,也从未对成人怀有或依恋或恐惧的心态。所以,我们看到,当与成人的权威力量相遇时,皮皮以诙谐的游戏方式取消了儿童与成人间的不平等关系。她与来抓她去儿童之家的警察玩拍人游戏;她与女教师开玩笑;她效仿卢森布鲁姆小姐组织问答比赛(不同的是皮皮的比赛中人人都能得到奖品)。这些场景不论发生在维拉·维洛古拉,还是发生在学校,都因皮皮的游戏姿态消解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在皮皮面前,成人无法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无法证明其自身的优越性,其话语被还原为滑稽空洞的能指。比如,女教师对皮皮的提问只得到“你自己已经知道为什么还要问我”的回答。在这样的场景中,一切个体都处在平等交流的地位,不存在彼此支配的问题。
2.渴望玩耍冒险、渴望力量的梦想
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我们小时候都特别喜欢冒险、刺激?皮皮做饼时可以随便把鸡蛋往头上扔;做姜汁饼干时干脆把面铺在厨房的地板上;她竟敢吃下一大口毒蘑菇而没事;她竟敢从断崖上“飞”下去而无恙。诸如此类的冒险经历,简直让童年期的孩子们顶礼膜拜。
孩子是弱小的,几乎每个孩子童年期都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所以渴望自己充满力量,能够无所畏惧地打败其他儿童正是童年期儿童一个十分重要的梦想。皮皮完美地实现了童年的这个梦想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皮皮力大无穷,“如果她愿意的话,她能够一下子举起一匹马”;母牛挡路,皮皮就“把它举起来放到旁边”;大力士阿道夫“举世无双,从未失败过”,却被皮皮高高举起。皮皮这种被强烈夸大的不真实的力量使皮皮成为了童年期儿童崇拜的对象。
皮皮与小燕子形象比较
《还珠格格》作为一部红透全世界的电视剧,其成功当然得力于作品中小燕子这个人物形象,“集叛逆、率真、豪放于一身,是个很现代的女孩子,她不拘小节,直来直去,热情奔放”(琼瑶语)。笔者认为,皮皮与小燕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身世相似:还珠格格是个孤儿,没有父母。而皮皮的妈妈很早就死了,她的爸爸是海盗,别人都以为他死了,实际上却当了黑人国王。2.性格相似:长袜子皮皮性格非常开朗外向,什么都不怕。还珠格格也是如此,无忧无虑,自由自在。3.喜欢说谎、开玩笑:还珠格格没事就说说小谎,逗逗人。长袜子皮皮更是吹破了天,而且可以编得很圆。4.不爱学习:皮皮不喜欢学习,把九九表说成了“舅舅表”,把药说成“约”,把大说成“达”。小燕子一看到字就头疼,怎么也学不会,把好好的成语解释得乱七八糟。5.好动、受不了拘束:长袜子皮皮很好动,一刻都不能停,总爱搞些新奇的名堂。小燕子受不了皇宫这张无形大网的拘束,一心想着从前的生活。6.拥有自己心爱的宠物:还珠格格有一只会说话的鹦鹉,为此还给她带来不少麻烦。皮皮有一只名叫“尼尔松先生”的小猴子,还有一匹马,她单独给尼尔松先生做了一张小床。7.有好朋友:皮皮在维拉·维洛古拉(她的住的房子)有两个朋友:杜米和阿妮卡,他们是两兄妹,非常喜欢皮皮。小燕子有一个很要好的姐妹:紫薇,跟她无话不说。
林格伦说过:“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的身上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成年人的天职在于保护他们的未来。”“皮皮”这一形象在儿童文学中被倾注了太多的关注,她成为全世界孩子们的最爱,成为他(她)们的超级偶像。
参考文献:
[1][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著,李之义译.长袜子皮皮[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张艺芬 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5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