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ID: 163553

[ 周密 文选 ]   

中职学生如何避免事例论证中出现的几种常见病

◇ 周密

  议论文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文体,是中职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议论文写作有较强的方法性,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归谬法等。事例论证是议论文论证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但许多学生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存在很多问题:
  一、事例拖沓冗长
  对于议论文中的事例,一般不能像记叙文那样具体地展开来写。一些学生叙述事例时总是啰里啰嗦,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光一个事例的叙述就用了二三百字。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第一段引出中心论点后,叙述完一两个事例,就归纳总结,完成了一篇六七百字的议论文。叙述之所以拖沓冗长,一是学生不会分析议论,抓住一个例子,啰里啰嗦叙述一番,为凑足字数要求服务,颇有点应付作业的性质;二是不明白写议论文和写记叙文所用事例的目的不一样。议论文重在分析论证,事例是为议论服务的,叙述不能太详细,不能当记叙文一样来展开叙述,描写细节。学生应该叙述简洁,能够说明问题即可,例如,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不失志,终能成就一番伟业。瞧瞧历史吧,著名文人归有光八次落榜,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吞吴结局。
  二、事例偏离观点
  中职学生平时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课外的阅读,知识面相对狭窄,写议论文举事例时,往往才思枯竭,举不出相应的事例。于是张冠李戴,生搬硬套,所举的事例不能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甚至有些学生手头有所谓的“万能”事例,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他用这个事例,论证那个中心论点,他还用这个事例。读者一读,感觉不贴切吧,还有那么一点;感觉贴切吧,又不是很对题。另外,还有的学生认识水平低一些,搞不清楚所用材料的性质。比如写《骄兵必败》,有的同学举希特勒的例子,说希特勒最后失败了,在于他骄傲自大;有的同学举国民党的例子,说国民党八百万军队败于解放军手里,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太骄横,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诸如此类,都出在认识错误上,希特勒、国民党的失败,不是由别的,而是其反动本质决定。由此看来,解决这些毛病,自然是多读书,勤动笔,积累材料,还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三、事例缺乏说服力
  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典型的,偶然发生的事例就不典型,不典型的事例在论证过程中缺乏说服力。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课外阅读缺乏,知识面较狭窄,他们在举事例时因“肚中无墨”,喜欢杜撰故事或喜欢以自己或同学的经历来论证中心论点,这些事例不具有典型性,在说理论证的过程中缺乏说服力。在这方面,还是要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或媒体上报道过的大家熟知的事例为好。
  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或新闻报道事件一知半解,便用来举例,闹出很大的笑话。如有学生引用铡美案的事例,写道:“潘金莲不远万里,从家乡来到京城寻找自己的夫君陈世美……”。众所周知,潘金莲是《水浒传》里的人物,这样的笑话,让读者读来哭笑不得。
  学生可以构建“事例检索的坐标系”:以时间为横轴,人物为纵轴,构建学生作文例证检索资料库。例如,以先秦为始点,选择历史人物——屈原、刘邦、项羽、韩信、苏武、司马迁、三曹、陶渊明、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李清照、关汉卿、蒲松龄、鲁迅等等,当然学生们熟悉的外国作家作品也可以。我们选择的人物应该是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独特的人生境遇,能够诠释很多话题的复杂人物。同时,这也是我们语文课本选讲的重要作家作品,同学们学以致用,以建立课本与语文素材的联系。
  四、事例单方位出击
  “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事例力求以一当十,同时要尽量使事例具有各自的代表性,相互补充而不可替代。有些学生运用事例往往重复堆砌,事例单调。例如,写作议论文《执着》,学生先举例“爱迪生在反复实验失败后,秉着执着的精神,不放弃,终于发明了电灯……”然后举例“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执着认真,发现了镭元素……”这两个事例侧重相同,事例重复。单方面的事例即便再多,给人的感觉也是片面,没有说服力,因此举例要从多方面入手,可以正反例结合,既有正面例子,也有反面例子,这样才能鲜明地表现作者的观点,如:“沉稳从无欲而来。释迦佛祖摒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度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也可以“古”“今”“中”“外”这几个不同方面举例,如:“盲目的模仿必然失去自我,酿成悲剧。古有邯郸学步,忘记了自己当初的走姿态;东施效颦,结果弄得自己更加丑陋,人人讨厌。现代社会依然如此,没有王力宏的帅气、周杰伦的涵养,硬要摆个酷头,弄得自己不伦不类,不堪入目”。或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举例,多角度,多方面的论证中心。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项骨气的表现,分别列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饿者宁可饿死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的三个典型事例。三个人物时代不同,出身不一,从几个侧面证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
  五、论证过程以例代证
  中职学生写议论文,往往首尾来一两段议论,中间写几个例子,或最多在事例后面议论两句,是就事例论事例。如学生举例司马迁写《史记》的事例论证“执着是一种精神”的观点,叙述完事例后议论到:“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在狱中完成伟大的作品,就凭着他的执着,如果没有这种执着,就不可能完成《史记》,可见执着是一种精神,它支撑着司马迁”。学生不了解或忘记了,在“叙例”之后必须用得当的论证方法说感受,谈看法,找出事例所蕴含的抽象内容,运用事例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打破学生普遍存在的“观点+例子”这种简单的论证模式,教他们在叙述事例后,可以从内容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意义方面评说,关键是把事例和论点结合起来。学会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深入挖掘事例的本质,不要拘泥于事例的表面从而论证中心。用司马迁写《史记》的事例论证“执着是一种精神”时,我们可以议论:“贤哲经历了如许苦痛,依靠执着的精神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他们的坚韧和执着,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
  综上所述,要跳出论证过程常犯的几种毛病的泥淖,学生就要在审准题意的前提下,紧紧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好材料,事例说理有的放矢,做到干净利索而不拖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使议论得当,收到良好的论证说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文明.避免论证过程中出现三种常见病[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6,(02).
  [2]潘培植.议论文中如何运用举例论证法[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2).
  [3]段宏凯.议论文事例论证注意事项[J].语文教学之友,2009,(12).
  [4]张萌.谈议论文中例证法的运用[J].语文天地,2009,(10).
  (周密江苏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15104)
  

中职学生如何避免事例论证中出现的几种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