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ID: 163480

[ 王雨林 文选 ]   

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感悟

◇ 王雨林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记》中主张“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居学”即指课外作业。有效的语文课外作业既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运用状况,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提出教与学的改进策略。语文教育家朱绍禹认为:首先,只有通过练习,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本领,才能体现出语文科的工具性要求;其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惟有在练习作业时,才可能达到最高点。可见,语文课外作业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的基本技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也要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就高中生而言,尤其要提高他们读写的能力。有人说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也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可见,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仅靠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精心设计语文的课外作业,体现作业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有些教师对高中生的课外作业往往是很不重视的,有时发一张现成的试卷,有时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有时做课文后的思考题等。这些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使学生渐渐地产生了厌烦心理,懈怠应付,致使语文课外作业的作用大打折扣。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总结出了积累型和合作型两种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类型。
  一、积累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
  学生的一篇作文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些高中生的作文语言平乏,内容空洞,只是在凑足字数;有些作文则只堆砌辞藻,乍一看文辞华美,其实不知所云,无病呻吟,毫无真情实感;有些作文又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是一点,没有完整的构思。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积累型的课外作业。
  (一)作摘录。高中课堂阅读教学无论在时间还是内容方面都很有限,课堂教学只能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再加上一本语文教材中能吸引学生阅读的文本只有有限的几篇,所以高中生从课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少得可怜,怎样把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就值得我们研究了。
  不论鲁迅、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大家,还是钱学森、钱伟长这样的科学家,在求学的过程中都进行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加文化涵养,锤炼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全方位地扬弃自我,再造自我,提升人格,逐渐走向成熟。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借助工具书和一些辅助资料,可以对文本做出自己的解读。做摘录、写札记是一项长期的语文课外作业,语文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遴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周安排几次,通过检查,督促学生坚持下去。
  (二)写随笔。一般来说,高中生不大爱写作文,写作文没有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通常只是作为为提高高考成绩而不得不做的强制性训练,受命写作、模式化写作、拼凑作文、编造作文等现象随处可见,事实上缺少生活素材和情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社会生活可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跟同学的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参加学校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和家长的一次思想的冲突,看到风中颤动的一片树叶,听到一个让人惊讶的社会新闻等,从学校到家庭,从自然到社会,凡是能引起学生深思的,都可让学生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天一记,督促学生坚持下去。学生长期多角度地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促使他们注意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应用,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捕捉事物的特征,追求有创意的表达,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这对发展学生的分析、判断及自我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等是大有裨益的。
  (三)练技巧。有人说文无定法,这是在有“法”的前提下说的。事实是,很多高中生甚至连记叙文也不大会写,就连基本的表达方式也不是很清楚。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叙事,但在写叙事类的作文时,却只是是平铺直叙,很少使用描写,文章索然无味,更谈不上什么文采、表现手法和布局谋篇了。写作技巧并非老师没教过,只是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训练。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每个专题之后,都有“写作指导”、“写作实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或者让学生写一篇大作文,或者让学生写片段作文。有的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学生也喜欢,就可模仿课文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作。比如学习了《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后,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作《老屋》;《我思念的人》等作文,《药》的明暗双线结构,也可让学生运用双线结构练习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可模仿的例子,通过及时的课外练习,学生可对一些写作手法产生深刻的感悟和体验,甚至终生不忘。
  二、合作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可多设计一些适合高中学生合作解决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在活动中积累素材,让他们相互学习,共享成果。
  (一)合作实践。要想把语文课堂内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办班级日报、成立文学社团、举行演讲比赛、举办辩论会等等。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个专题“向青春举杯”,可设计诗歌朗诵会、举办“设计未来”的交流会等;第三个专题“月是故乡明”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办以“乡关何处”为主题的手抄报等。
  (二)互评互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无疑是找到了“点石成金”的手指。
  高中语文课外作业的文字量较大,要求语文教师每天都进行评改,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考虑,这都是不可行的。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评析能力,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教师评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小组评析、全班评析等多元化的评改方式。《礼记》中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评互改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在阅读他人的读书札记、随笔时,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广见闻,同时还可相互启发和取长补短,通过给别的同学写评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不管是老师的评价还是同学之间的互评,不管是受到批评抑或是得到赞赏,学生通过反思,都会受到激励,能更乐于做好语文的课外作业。
  参考文献:
  [1]冉超.普通高中学生轻视语文作业的心理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0,(04).
  [2]胡年群.关于语文作业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4,(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王雨林苏州大学文学院215006;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215127)

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感悟